《文旅中国网》:两会特别报道|许鸿飞:讲紧扣时代的中国故事,做内外并重的文明交流
日期:2022-03-09
2月22日,“你好,虎年”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第43站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开幕。至此,这已经是广州雕塑院院长、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会理事许鸿飞携他的“肥女”系列雕塑到世界各地的标志性空间进行巡展的第九个年头。同时,2022年也是许鸿飞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五年。带着身为艺术家的实践和感悟参政议政,让许鸿飞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怎样观照社会现实,艺术交流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去讨论等问题形成了个人看法,这些也是今年他带来的提案涉及到的大致方向。
在带着自己创作的抗疫、乡村振兴、体育等主题的雕塑作品巡展时,许鸿飞逐渐发现用好艺术语言去传播中国人的正能量,对实现文化“走出去”“走进去”到“请出去”“请回去”有巨大裨益。同时,他意识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但是仅依靠媒体传播或外国民众来中国旅游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线下文化和旅游交流近乎停滞的不利局面下,文艺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主动作为,破除路径依赖,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担当文明交流使者,推动中国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许鸿飞带来的重点提案是《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文明交流》,他解释道:“文艺工作者应站在时代高处,观照当下社会发展,围绕社会热点,以其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记录时代故事、讴歌时代精神,让艺术创作成为传递中国新形象的强有力载体,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同时还要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不断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切实承担起新时代背景下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责任。”
如今,许鸿飞的创作的“肥女”形象已经形成了一个独具符号意义的艺术IP,每次巡展都会被当地媒体主动采访宣传,当地政府邀请再展,在这样一次次的良性互动中,许鸿飞深感“在场”交流的重要性。他表示,想让外国观众透过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知、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就必须通过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努力。“在场”和“不在场”的交流,体验和感觉大不相同。这就需要更多的艺术家切实参与到对外传播中来,创作具有独特性、创造性和共通性的作品,以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力量。
与此同时,许鸿飞也坦言,在常年的世界巡展中他愈发意识到我国当下海外文化交流活动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一是展览交流活动多在博物馆、展览馆、文化中心举行。为普通民众所知的偏少;二是展品的当代性偏弱,多侧重于展现文物非遗、自然景观。三是提供的基本是同质产品,难以引起海外观众的共鸣。
为此,许鸿飞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其中他就强调了“民间艺术”一词。许鸿飞注重民间艺术的力量与他积极投身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想法和行动有直接关系。这些年来,他不止关注海外文化交流,还不断进行着乡村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他逐渐发现这“一内一外”其实有着密切的关联。当下中国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乡村振兴,从一个村庄的发展可以窥见整个国家的重要的发展思路,这既是时代的强音也是艺术家讲好中国故事的灵感。许鸿飞建议道:让文艺创作切入乡村振兴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实践中,充分发挥文艺的教化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除了纯任务式外宣以外,对民间自发的艺术交流给予更多支持,夯实对外交流的底盘。
另外,为了进一步拉近中国艺术与海外观众心灵和审美上的距离,许鸿飞继续建议道:多在国外的公共场地、户外空间举办艺术展示活动,拉近与海外民众之间的距离,让更多人民接触和拥抱当代中国的艺术。破除单一传播手段和单向输入方式,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利用各种高科技与新媒体,以民众喜欢的传播形式,结合当地文化和民情广泛传播艺术作品。
来源:文旅中国网2022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