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建议大湾区同步引入创新疫苗接种互认互通便利居民
日期:2022-03-10
疫苗接种是传染病预防环节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今年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疫苗接种服务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话题,他们纷纷对此建言献策。他们有的建议将创新疫苗纳入药械通,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有的建议推动大湾区创新疫苗接种互认互通或在大湾区提供创新疫苗就近接种服务,还有的建议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趋同的疫苗接种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两份建议都聚焦在粤港澳大湾区疫苗接种服务方面,"大湾区居民有接种创新、多联疫苗的诉求,借着去年港澳药械通的东风,建议在大湾区引进一些需求迫切的创新疫苗,客观上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01
创新疫苗
引进、开发、接种多联苗、创新疫苗
作为一名在传染病领域工作奋斗了近40年的公共卫生老兵,蔡卫平今年提出《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为长期居住的港澳居民提供港澳疫苗接种服务的建议》和《关于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居民提供港澳上市成熟疫苗试点的建议》,重点聚焦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疫苗接种服务体系上,正是源于他的日常工作。"我长期从事艾滋病临床工作,艾滋病患者这一群体因为本身的免疫缺陷,对于优质、高效的疫苗有着迫切需求。"蔡卫平表示,一般他会建议艾滋病患者去接种流感疫苗和多价肺炎疫苗,大大减少他们的机会性感染。不少患者会利用旅游机会在东南亚国家接种,更多是前往香港、澳门地区接种港澳上市的多价肺炎疫苗等成人疫苗。"这也是我提交建议的一个动因。"今年初,他获邀参加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主办的一个研讨会,了解到在湾区打拼的港澳青年同样对创新疫苗接种有需求。"大湾区居民的需求是趋同的,一致的。""我国目前正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鼓励三孩生育。多联苗、创新疫苗的引进、开发、接种,客观效应是明显的,孩子们针打得少了,疫苗可预防疾病都得到控制,生病少了,家长们势必会感觉到更加‘友好’。"蔡卫平表示,两个建议如果能够得以实施,肯定能方便大湾区居民。
02
疫苗监管
建议将创新疫苗纳入药械通
蔡卫平表示,大湾区的疫苗监管和免疫接种分属于粤港澳三地,表现为三种免疫规划、疫苗监管系统互不关联,形成"一个湾区、两种制度、三种免疫策略和疫苗监管体系"的现状。"2021年实施的‘港澳药械通’,本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契机,但该政策并未将已在港澳上市而未在内地上市的成熟疫苗纳入药械通范畴。"他建议开通"港澳疫苗通"通道,允许创新疫苗进入大湾区非免疫规划疫苗范畴,可将部分创新性疫苗纳入"港澳药械通"中。同时,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疫苗接种信息系统。制定不同种类疫苗在大湾区内互认或序贯接种程序,为港澳同胞和"跨大湾区家庭"的生活提供便利。对三地同时上市的同品规疫苗接种流程、适用年龄,通过专家共识形式予以趋同。充分利用疫苗接种信息系统确保互认。
蔡卫平还建议注重创新疫苗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真实数据积累,挖掘优质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可能。有关部门应加强数据积累,发掘更多适合内地免疫规划的创新优质疫苗,探索是否有引进上市、产业化生产及纳入全国性免疫规划的可能。"这对于整体疫苗产业的创新发展也会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我国目前正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鼓励三孩生育。多联苗、创新疫苗的引进、开发、接种,客观效应是明显的,孩子们针打得少了,疫苗可预防疾病都得到控制,生病少了,家长们势必会感觉到更加‘友好’。"
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这是杨志红参加全国两会的第十个年头。她注意到,小小一针创新疫苗也会给湾区跨地区居住的居民带来烦恼。她今年第一次提出跟疫苗相关的提案——《关于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内疫苗接种互认互通、完善疫苗接种体系的建议》。
01
接种信息
构建大湾区统一疫苗接种信息系统
提案源自于杨志红多年下沉做社团工作对居民生活的了解。
杨志红说,她与到大湾区内地发展的香港人交流的过程中,有家长跟她反映,跨地区接种创新疫苗时,还是有诸多不便之处。目前,有几十万港澳居民在广东省长期居住生活,他们的诉求值得关注。为此,她进行了深入调研。
杨志红认为:"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可为一个地区的居民建立起健康屏障。"为了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她综合多名专家意见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多条建议。包括构建大湾区统一(或互联互通)的疫苗接种信息系统;在大湾区内地九市设立创新疫苗特别接种点;注重创新疫苗在湾区的真实数据积累,挖掘优质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可能等。
02
接种手续
跨区续种补种手续复杂迫切需解决
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大湾区的完善的疫苗接种服务和互认体系,解决跨地区接种疫苗不互认、不同步,续种补种安排较繁琐等问题,杨志红认为,当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跨区接种疫苗互认和跨区续种补种手续复杂的问题,以及引入内地有切实需要的创新疫苗种类(例如多联疫苗),丰富大湾区的疫苗品类。
杨志红认为,随着我国国力增强,随着"健康中国""健康湾区"发展理念的普及,大家对多样化的优质疫苗需求日益增加。而且,对优质疫苗的需求不单单集中在青少年的免疫疫苗上,也体现在全生命周期的疫苗上。
安全有效的疫苗和完善的疫苗接种体系,是优质医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疫苗体系的完善,能够直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杨志红希望提案能帮助大湾区疫苗工作更好地开展,能够有更多疫苗品类可供选择。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可为一个地区的居民建立起健康屏障。
"大湾区一体化建设,是我比较关注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今年共递交了6份提案,其中一份就提出根据"港澳药械通"政策,为湾区居民提供就近接种服务。
01
接种服务
提供免疫接种便利服务应分步推进
翟美卿今年将眼光投向了湾区居民的接种服务问题上,写下了《关于为大湾区内长期驻粤港澳居民提供疫苗便利化接种服务的建议》。"除了接种者的呼声,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和南方都市报制作的两份报告,也让我认识到为大湾区居民提供疫苗便利化接种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翟美卿表示,国家希望构建一个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在公共卫生这样的一个重要领域,也需要安全、有效、积极地融合起来。她认为,如果大湾区能够在为居民提供疫苗便利化接种服务方面先行先试,让家长们看到新型、联合疫苗带来的便利,客观上也能促进和完善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对此,翟美卿建议,根据"港澳药械通"政策,为湾区居民提供就近接种服务。"可在湾区内优先引入涵盖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的联合疫苗以及预防重大传染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疫苗,例如预防乙肝、百日咳、流感等疫苗。"同时她指出:"提供免疫接种便利服务应本着统筹兼顾,分步推进的原则,探索三地疫苗管理差异化带来优势互补的可能性,增强大湾区内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整体防控能力。"
02
疫苗研发
将促进人员融合和国产疫苗产业发展
翟美卿认为,应加强引入疫苗的真实数据研究,所得数据可作为国际疫苗在内地注册上市的重要依据,进而加快创新疫苗在内地上市。"这样,不仅使大湾区内的免疫接种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质化和均等化,从长远看,还有利于推动大湾区与全国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体化,让更多优质疫苗惠及全国人民。"她提出应优先引入创新的多联疫苗、多价疫苗,促进内地疫苗企业研发创新和产业升级。"这将极大刺激内地疫苗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业升级和做大做强的步伐。"她表示,疫苗便利化接种服务一旦实施,意义重大。"构建便利化接种体系,有利于促进人员的融合,客观上也能提升和促进国产疫苗产业的发展。"
她表示,三地之间从生产、储运、管理、接种、接种后的情况反馈都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现在,国家给予大湾区很多优惠政策,要解决这些差异,需要我们去进行制度创新、服务创新来逐步地加以解决。"
现在,国家给予大湾区很多优惠政策,要解决这些差异,需要我们去进行制度创新、服务创新。
今年是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参加全国两会的第五个年头,他结合自己熟悉的干细胞领域来提出建议,"有的上过热搜,有的得到主管部门的积极响应。"今年他提交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构建大湾区趋同疫苗接种体系的建议》等提案。
01
接种体系
建议在大湾区构建趋同疫苗接种机制
"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的背景下,解决好一个湾区、三种疫苗接种体系带来的痛点、堵点非常有必要",就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前不久,陈海佳的一名企业界朋友还在向他咨询前往澳门特区接种疫苗的相关事宜。陈海佳表示,目前我国内地已上市疫苗44种,以国产疫苗为主。香港和澳门地区已上市的疫苗分别为38种和25种,均为进口疫苗,且多用联合疫苗及创新技术疫苗。三地免疫接种程序也有区别。一方面,在湾区创业、兴业、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期望在大湾区接种到更多的创新疫苗;另一方面,此前每年前往港澳接种创新疫苗的大湾区内地居民数量也非常庞大。
"去年港澳药械通政策出台后,我觉得应该将疫苗或者纳入药械通政策管理,或参照药械通政策设立疫苗通,解决这两部分人群的疫苗接种问题。更好地构建传染病,尤其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大湾区免疫屏障。"陈海佳表示,通过国家赋予大湾区的优惠政策以及对创新引领的鼓励,在粤港澳大湾区是可以取三套体系的最大公约数,构建一个趋同的免疫接种机制。
02
推行实施
建议湾区内地指定医疗机构先行使用
为实现大湾区内协调包容发展和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便捷高效流动,陈海佳建议针对大湾区居民疫苗接种存在的痛点、堵点,进行系统的疏通,为大湾区创新疫苗接种提供最大的便利。
他建议通过小范围试点带动、逐步放宽的方式来推进创新疫苗工作。借鉴参照"港澳药械通"政策,允许其在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医疗机构先行使用,按照知情同意原则准予接种,为湾区居民提供接种服务。"这样一来,一个有政策支撑、有指定服务机构、有已证实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品、有明确接种人群的大湾区免疫接种体系就能得以实现。"
去年港澳药械通政策出台后,我觉得应该将疫苗或者纳入药械通政策管理,或参照药械通政策设立疫苗通,解决这两部分人群的疫苗接种问题。
统筹:南都记者王道斌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黄海珊伊晓霞实习生黎子延杨婵罗紫阳通讯员刘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2022年3月10日A08、A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