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用艺术助推乡村振兴讲好中国故事
日期:2022-03-10
"我调研了很多乡村,发现乡村还是建设得非常好的,硬件和各方面都不错,但是我还是感觉到要有文化艺术助推,来融入乡村的发展。"
——许鸿飞
从中国政协文史馆的个展"以雕塑的名义——讲述太阳下的幸福生活",到三亚、重庆、中山、成都、连南等各地展览……回顾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可谓走南闯北马不停蹄,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举办个展。他的雕塑作品无不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多年来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许鸿飞因其塑造的鲜明"肥女"雕塑形象,而为公众广泛熟知。"我调研了很多乡村,发现乡村还是建设得非常好的,硬件和各方面都不错,但是我还是感觉到要有文化艺术助推,来融入乡村的发展。"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土生土长的广东艺术家,近年来许鸿飞在多个乡村举办了展览,把一批精心挑选的作品、尤其是他的"肥女"带到田间地头,丰富乡村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一直在探索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能性。过去两年,他分别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用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创新解法》《送艺下乡贡献文化力量,产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为新时期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他呼吁更多艺术家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以文化艺术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艺术创作讲好中国故事自2013年起,许鸿飞将他的雕塑作品带出国门,在世界巡回展出,践行着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并能通过当地主流媒体走进去。目前,许鸿飞"肥女"系列作品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座城市举办了43场世界巡展,受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人们的喜爱。
随着全球巡展,许鸿飞不断积累沉淀,有了中国文化从"走出去""走进去"到"请出去""请回去"的见解。今年全国两会,许鸿飞拟提交的提案是《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文明交流》。许鸿飞认为,站在时代高处,观照当下社会发展,文艺工作者要以在乡村振兴、抗击疫情、航空航天、冬奥盛会等社会热点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记录时代故事、讴歌时代精神,让艺术创作成为传递中国新形象的强有力载体。同时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不断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切实承担起新时代背景下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责任,让对外交流更自然,让中国故事更精彩。
新冠疫情来袭,许鸿飞马不停蹄地创作了《我们在你身边》《山高人为峰》《火神山建设者》《白天黑夜》等雕塑作品,为英雄立碑,为时代塑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他围绕党的发展历程,创作了多件雕塑,例如《不忘初心》《陈独秀与李大钊》等,有关疫情题材的则有《天使之吻》《打疫苗》《天使》等,他还为神舟12号航天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创作了《九天逐梦》。
此外,许鸿飞认为当下海外文化交流活动应破除单一传播手段和单向输入方式,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利用各种高科技与新媒体,以民众喜欢的传播形式,结合当地文化和民情广泛传播艺术作品。
■采写:新快报记者黄闻禹
■摄影:新快报记者林里夏世焱
来源:新快报2022年3月10日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