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美术报》: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交流

日期:2022-03-12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因此,对外的交流互动必不可少。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认为,必须发动民间艺术的互动传播,艺术家们要积极主动作为,破除路径依赖,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担当文明交流使者,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他表示,文艺工作者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站在时代高处,观照当下社会发展,艺术家共同参与,创作具有独特性、创造性和共通性的作品,以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力量,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健康中国、快乐中国、幸福中国、自信中国的形象。他建议到:1、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外交”的力量,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借此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推动各国文化在互动中共同发展。2、让文艺创作切入乡村振兴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实践中,充分发挥文艺的教化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3、多在国外的公共场地、户外空间举办艺术展示活动,拉近与海外民众之间的距离,让更多人民接触和拥抱当代中国的艺术。4、破除对“民族文化辨识度”的简单固化理解,纳入更多守正创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艺术作品。5、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除了纯任务式外宣以外,对民间自发的艺术交流给予更多支持,夯实对外交流的底盘。6、破除单一传播手段和单向输入方式,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利用各种高科技与新媒体,以民众喜欢的传播形式,结合当地文化和民情广泛传播艺术作品。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认为,根据2012年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议,三国文化部门适时启动了“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拓展了东亚城市与“欧洲文化之都”、东盟文化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了三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地位,增强了东亚地区的文化同质感、使命感、归属感、荣誉感和获得感。为助力“东亚文化之都”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他建议:一是增加城市数量,扩大创建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儒家思想研究。三是拓展东亚经贸往来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 

  (美术报综合整理) 

  来源:美术报2022年3月12日04版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