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深圳特区报》:敢闯敢试 创新发展 干字当先

日期:2018-03-11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甘霖杨丽萍李舒瑜周元春石义胜叶志卫秦小艳方慕冰

  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创新引领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关期。代表、委员们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副校长王雪华认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广东需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王雪华同时提出,夯实基础、不急功近利,让基础研究成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同时着力打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懂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盼望着在粤港澳大湾区出现中国的埃隆·马斯克,能够诞生中国的SpaceX公司!”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谈到,SpaceX公司之所以可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它的体制机制非常有利于科技创新,既有政府的支持,也有创新链条上各个环节各个资源的参与和结合,因此它的创新活力动力很强,成果产出和转化很快。

  “转换新动能,离不开计算与通信芯片、智能机器人、智能技术和新能源系统等高端制造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陈小澎建议,加强创新驱动,要大力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推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充分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决策和实施。同时,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重点产业聚集发展,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打造高端企业集聚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多位代表认为,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推动供给体系的质量不断提高。全国人大代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炼油三部工艺主管丁明说,目前国内炼油能力仍“过剩”,但很多精细化工产品仍在进口。只有不断提高供给端的质量,引入更多先进的化工技术,注重新工艺的绿色化和规模化,才能满足高端化工产品旺盛的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企业效益。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佛山长期以来坚持制造业立市、制造业兴市,装备制造、家电家具、陶瓷建材、食品饮料、汽车及汽车零配件等传统产业基础雄厚、优势突出,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层次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我们要坚定不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佛山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表示,“关口”二字,意味深长,闯关夺隘,路在前方。她说:“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结合格力自身发展的实际,董明珠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格力取得巨大发展,销售额是过去21年的2.3倍,利润是3.9倍,这是坚持研发核心部件的结果,未来格力将坚持挑战精神、寻求突破。“我们未来会走得更好,步伐更坚定,也更有信心共同为广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而努力奋斗。”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说,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但当前想通过收购和兼并的方式,引进西方的高端产业项目已越来越困难。为此,必须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思想观念,开辟新路径、探索新方式。

  “当前发展新兴产业,要从以资本为核心转变为以人才团队为核心,通过引进成建制人才团队,再通过这个团队全面整合所需技术、资金、管理和信息资源等,来推动高端产业项目的发展和积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刘悦伦认为,系统引进人才团队,必须要打破各种阻碍引进人才的陈规旧章,如放宽海外人才申办绿卡的条件;取消一些不合理、不必要的证明、文件;改革高端人才的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引才标准,不单纯以发表论文多少来衡量和认定人才等。

  “广东一定会成为全国创新高地,实体企业的摇篮!”全国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表示,作为广东本土的民营企业,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坚持实业报国理想,以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全方面开展技术、体制、机制创新。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找准定位和突破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智造引领制造升级为方向,以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为着力点,打造一流企业,奠定长青基业,为广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添柴火。

  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和优势所在。

  代表、委员们认为,广东要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同时,必须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只有继续扩大开放,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竞争,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红伟认为,在构建开放型经济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努力走在国内本产业领域的前列,还要瞄准国际高端市场,产品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制造,朝着代表本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目标前进。“身为企业负责人,尽管我们身处山区,但也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企业走向世界,为国家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添砖加瓦。”张红伟说。

  “要在新一轮开放中占得先机,广东就必须要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张传卫认为,过去5年,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广东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不少企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大家普遍反映对未来发展信心更大、干劲更足,“建议今后要继续巩固这一优势,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世锦表示,就“引进来”而言,当前中国不缺资金,但是缺技术、缺人才,下一步仍然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特别是加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开放,重点是高水平教育和研发领域,“建议设立高水平教育研发特区,在教育和研发管理上,实行特殊体制和政策,汇聚全球顶尖人才。此外,放宽高水平教育研发和其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准入,把优质人力资本更多地吸引到这些领域。”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表示,40年前招商局集团“春天的故事”是“引进来”,蛇口工业区改革开放为企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40年后的改革开放故事应是“走出去”。“新时代新征程,要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打造成既有国际标准也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企业。”李建红认为,这一点上,尤其是央企、国企更要有新作为,提升自身全球竞争力。李建红说,建议组建千亿级规模的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发展基金,依托特色发展基金,可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将湾区的产业优势推广到世界。

  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团审议时强调,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总书记寄望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共建共治共享的排头兵。”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鲁晓明说,广东的共享经济规模大、体量高,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同时,依托“互联网+”,公民有序参与的基层治理也卓有成效。结合法治政府建设,广东可以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构建有利于共建共享的法治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广东实际的法治建设新路子,为平安广东保驾护航,为全国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说,加强社会治理,法治是保障。只有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各类社会治理问题,才能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保证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规范性、科学性、稳定性。今年,国家和广东都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名律师,我们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不断研究法律服务的新形式,为法治广东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书记的话,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全国人大代表、揭西县凤江镇凤北村委会主任助理王玲娜说,随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基层法治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村基层法治建设较为落后,社会矛盾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社工既是一种新的社会职业,又是一支新的社会建设力量。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市社会福利院院长李兰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新的社会服务需求,产生了大量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扎根城乡社区,延长党和政府的服务手臂,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直接送到群众手中。在助力脱贫攻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工作实践中,李兰也发现因为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社工队伍难以稳定。建议一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报道社会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扩大社会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努力让有才能的年轻人选择社会工作专业;另一方面,广东可以全国率先开展社会工作立法,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事社会工作。

  “总书记提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广东在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会长、广东中正珠江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蒋洪峰表示,自己今后在执业中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阶段性特征和现实性问题,坚持以服务国家建设为主题,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努力为我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深圳特区报2018310A05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