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日期:2020-05-24     

  人民至上战危局 坚定信心开新局

  南方日报记者李强谢庆裕王彪卞德龙占文平汪祥波姚瑶胡良光柳时强黄进钟哲陈理昌道励

  习近平总书记5月23日上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也引发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深切感受到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们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好。”“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

  现场聆听

  “更加深切感受到总书记为民情怀”

  首次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走出会场仍心潮澎湃。“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现场感受比看电视更加激动感动,对国家、民族更加增添信心。”

  陈倩雯表示,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以“双统筹”夺取“双胜利”成为今年工作重点,总书记现场也寄予了殷切希望。接下来,一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广泛搜集社情民意,围绕“六保”“六稳”展开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发挥深圳科技创新优势、完善科技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积极组织开展专题协商、民主监督,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体现政协委员的担当和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对此,来自科技型企业的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感触良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科技型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刘伟说,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加强自主研发是关键,只有坚持走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发展道路,掌握核心产品和技术,才能在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保持竞争力和活力。

  “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办法总比困难多!虽然疫情带来的挑战很大,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争分夺秒,努力奋斗,以充分的信心和能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轨道交通、城市治理、公共安全等垂直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在全球技术与应用的弯道超车。”刘伟说。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让我们备感亲切、备感振奋,更为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作为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之一,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曹志安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曹志安表示,南方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将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央企“顶梁柱”作用。

  代表委员热议

  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这让我内心产生强烈共鸣。”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宁凌表示,扩大内需必将推动消费回升。建议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区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我建议进一步关注区域协调发展。”宁凌说,既要继续推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要加强对落后地区和发达省域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稳住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落实生猪生产省负总责要求,持续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这令我感到非常振奋!”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大集团揭阳海大饲料有限公司仓储班班长杨明芳说。

  “今年我持续关注生猪养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杨明芳说,非洲猪瘟一度带来不利影响,建议推出鼓励生猪养殖的长期政策,给企业吃下“定心丸”,让企业放心加大投资力度,稳产保供。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紧抓机遇,发挥带动作用,为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承担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她建议,增设生猪养殖技术人才补贴,让专业人员“有干头,也有赚头”。

  “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振奋人心!国家下定决心,直面挑战,全国人民有信心一起努力战胜困难,去面向更好的未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袁玉宇说。

  “为了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要认真思考,怎样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创新和产业衔接。在医疗领域,怎样把源头创新与产业、市场更紧密地结合,来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创新人才为支持的创新产业链。”袁玉宇说。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民营企业发展把脉定向、提振信心,让人备受鼓舞。民营企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悉心呵护,这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奋斗,积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南粤回响

  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也是民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产能,是一个国家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暨南大学机器人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柳宁说。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个赋能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进入制造领域。人工智能与制造技术融合,促使制造企业向智慧企业升级。”柳宁说,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引领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牛保庄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不少企业因时而变,创新就业方式。我们将继续配合做好就业政策宣传,鼓励学生增强就业信心,积极帮助学生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要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这体现了总书记、党中央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彰显了初心使命、凝聚了党心民心。”广州市民政局局长何镜清说,我们要切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坚决守住“民政服务机构不发生疫情”“困难群众不因疫情影响而陷入困境”两条工作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振作精神,积极面对国际局势和市场变化的挑战,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广州亿科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亿志说,要在研发设计、绿色环保、产品质量上持续发力,用工匠精神打磨“广东智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对此,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说,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储备充足,使得在这次重大疫情来临时,国家能够集中力量阻断疫情的蔓延,国家的粮食安全在关键时刻展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脱贫攻坚事关基层民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扶贫开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钟韶彬表示,脱贫攻坚要在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人民群众是否受益作为检验工作的主要标准。

  专家云访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抓住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信心,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目前,如何将‘六保’工作做好非常重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举例说,“六保”中的“保市场主体”,特别是要保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都关系到就业、民生,关系到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三大攻坚战。

  张燕生认为,受疫情冲击,国内的消费、外贸受影响比较大,首先,应该采取更多扩大内需的措施,缓冲外部订单缩减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要尽快畅通商流、物流、人流,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疫情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支撑,下一步,应该更多依靠生产率增长来支撑。”张燕生认为,疫情会带动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生产方式的转换,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和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并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理所应当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尽快恢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走向创新驱动,需要发奋努力才能渡过难关,需要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国际合作,凡是愿意合作的都要敞开胸怀。”张燕生表示,比如,应和全世界高等院校进行基础性研究,和全世界的研究院所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和全世界的龙头企业、隐形冠军进行共性技术研究等。

  近年来,广东在对外开放和创新驱动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张燕生表示,广东应为全方位合作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危与机同生并存,再难的挑战,只要把握好了,就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