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团结报》:共推融合发展 同促心灵契合——代表委员谈两岸关系发展前景

日期:2020-05-26     

  □本报记者黄昌盛

  “越是形势严峻复杂,两岸民间交往就越是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

  “要保障台胞就业权益,维护两岸融合发展。”……

  连日来,一些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聚焦两岸关系议题,发表看法、提出建议。他们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仍然可期,期待两岸各界共同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和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大陆对台方针政策是一贯的”

  522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我们一定能开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党员、贵州省台联会长曾力群表示,就两岸关系现状来说,报告显示大陆对台胞释放出很大的善意,表达了真切的诚意。“其中,两次出现反‘台独’,表明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以及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信心。”她说。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广东省委会主委张嘉极表示,政府工作报告言简意赅,再次宣示在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的同时,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政策措施。

  张嘉极说,回想《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多年来,无论两岸关系怎么跌宕起伏,祖国大陆对台方针政策是一以贯之的。作为台盟界别政协委员,一定会贯彻落实好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不断深化对台工作。

  “由于岛内‘台独’势力及外部势力的干扰、破坏,两岸关系依然复杂严峻、面临风险,但也应该看到,随着大陆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随着两岸实力差距不断拉大,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越来越牢固地掌握在大陆手中。”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盟员、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认为,决定两岸关系的是大陆自身的发展,只要大陆发展得好,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越是形势严峻,交流越不能停”

  “政府工作报告在对台工作方面,强调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对于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无疑是有利的。”谈及当前和今后两岸关系的理解,全国政协委员、台盟辽宁省委会主委胡军表示,作为台盟界别委员,要积极履职,围绕中心工作,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积极作为,多做有力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事。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江尔雄认为,越是形势严峻复杂,两岸民间交往就越是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一直关注台湾青年工作的她注意到,电商直播作为当今最前沿的经济活动,其特点契合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意愿,对台青的吸引力巨大,比较容易成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的热门业态。

  江尔雄建议,可以通过大力引进台籍电商主播和推动台青直播电商创业,设立台青直播电商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台青直播电商培训体系等措施,吸引台湾青年西进大陆发展。

  “爱读书是两岸的共同传统,用读书增进两岸感情和共识更加润物无声。”张嘉极从近期全国政协推动的读书活动中受到启发,他认为,可以通过读书凝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共识力量。

  他建议,各级政协、台盟台联、文化教育媒体界可以创新方法广泛开展与台湾同胞一起的读书活动。特别鼓励大陆青年与台湾青年在网上交朋友、共读书。“通过共同阅读中外思想文化著作,形成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认同,通过共同阅读历史书籍,增加同宗同种意识。”张嘉极说。

  “保障来陆台胞权益,维护两岸融合发展”

  2018年以来,国台办等部门陆续出台惠及台胞台企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和“11条措施”等。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盟员、辽宁省台联会长张百良表示,这些举措充分体现大陆对台胞的关怀和爱护,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的福祉等制度措施”的具体举措。

  “国家层面出台的惠台措施是框架性指导意见,各地结合实际都有办法细则。”全国人大代表、台盟南京市委会主委、江苏省台联会长邹振球透露,大陆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都会认真倾听台胞台企意见诉求,完善办法细则。比如苏州的政策就让台胞发出“在苏州就是在家”的感叹。

  大陆率先同台胞分享发展机遇,许多台胞也乐于来大陆就业发展,成为推动两岸融合的中坚力量。然而,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浙江省委会主委吴晶注意到,民进党当局正不断蓄意制造对立,限缩台胞来陆发展,企图阻隔两岸交往。

  为此,吴晶提出,可以通过“台胞在陆就业责任险”等手段反制民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保障台胞就业权益,维护两岸融合发展。

  具体来说,吴晶建议,首先对可能遭民进党当局迫害的潜在对象进行全面摸排;其次根据摸排结果,引入市场化保险公司,统一为台湾员工投保“台胞在陆就业责任险”;第三,探索建立由雇主浮动保费、财政部分支持的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多层分散的超额理赔补贴机制,调动市场化保险公司经营此项业务的积极性。

  来源:团结报202052603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