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APP》:全国政协委员刘伟:建设城市群一体化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推动安检互信
日期:2021-02-19
南都讯
记者冯芸清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拟向大会提交关于提升轨道交通智慧化建设运营水平,推动“轨道上的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提案,建议建设城市群一体化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多交通方式系统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构建出行即服务平台(MaaS),推动安检互信,实现出行“一张图、一张脸”便捷式服务。
城市群轨道交通存在运营衔接不畅等问题
近年来,“城市群”概念不断深化,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代表的城市群正在不断加强城市间的连通和协调管理,城市间要素不断流通、资源不断优化分配和共享,而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群交通一体化的骨干和支撑,正在为城市群集聚更大区域的要素流通,集聚更高的动力引擎,对城市群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刘伟认为,目前,城市群轨道交通一体化尚未形成,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一般由国铁建设运营,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一般由各城市地铁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因分属各方,从规划、建设及运营方面均存在标准不一、信息分割、运营衔接不畅等问题。
刘伟在提案中举例,像不同系统间需要多次购票、多次安检,部分车站换乘距离偏长;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需提前购票并按车次乘坐,给城市群内通勤的人带来不便;新建车站远离市中心,提速后虽然城市间在途速度快,但由于两端接驳时间长,使得全程出行时耗偏长,换乘变成轨道交通出行中最不稳定和浪费时间的因素。
因此,提升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水平对激发城市群内生发展动力、建设世界级竞争力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城市群轨道交通智慧化、一体化势在必行。
探索可操作的互联互通管理模式和机制
刘伟建议,以核心城市为主导,探索可操作的城市群轨道交通融合互联互通管理模式和机制,在跨城市、跨层级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立项、投融资、建设、运营等管理机制上积极创新,保障城市群轨道交通融合的落地实施。
与此同时,建立政府投入、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相互支持的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积极采取“BOT+EPC”、“BOT+政府补贴”等PPP模式,积极引导开发商、科技公司等社会资本参与“轨道+物业”(TOD)微中心建设,推动城市群轨道交通、产业、城市高度融合一体化发展。
对于目前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在技术标准、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刘伟认为,轨道交通系统亟需在牵引供电、信号、车辆、票务、检修系统等进行技术标准兼容和升级。鼓励支持轨道交通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并与科技企业进一步融合创新,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升级转型,建立符合城市群轨道交通融合的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链。
刘伟还建议,以城市群轨道交通乘客出行服务为核心,借助智慧化、信息化的手段,建设城市群一体化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多交通方式系统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构建出行即服务平台(MaaS),推动安检互信,实现出行“一张图、一张脸”便捷式服务。同时,依托5G、自动驾驶、互联网等技术,培育“出行+生活”新业态,创造新商业机会,进一步展轨道交通服务范围,提升轨交TOD微中心的活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APP2021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