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南方都市报APP》: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建议将产业和艺术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2021-03-11     

  今年是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参政议政的第四个年头。作为一名雕塑艺术家,他始终致力于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他的提案再次聚焦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产业与艺术的融合发展,倡议发挥文化艺术的传播作用,打造乡村特色品牌,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他还提出《关于将广州文交会升格为粤港澳大湾区文交会的建议》《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两份提案,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建议以产艺融合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是许鸿飞去年提案关注的主题,今年他带来的提案依旧与“送艺下乡”有关。为了将这一倡议付诸实施,他从20205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雕塑百村展,目前已在多个省份的11个乡村举行。这些走入田间地头的雕塑作品更加生活化,容易给人以亲近感,缩小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感。

  “深入乡村的展览和调研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创作想法,艺术作品与乡村田园环境互动产生的化学反应是意想不到的,感觉作品是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很灵活。”许鸿飞说,艺术家应当多到乡村走走,让创作和作品回归乡村和田野大地,既可以激发创作灵感,也将丰富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

  乡村要振兴,人才很重要。在许鸿飞看来,文化艺术作品下乡可以对下一代产生很好的艺术启蒙效果。通过文艺作品带动乡村振兴,体现乡村的自然生态之美、生活情调之美,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带动乡村发展。

  许鸿飞认为,在现阶段,乡村要实现持续性发展,还需要多关注和挖掘乡村特色,有针对性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品牌,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可以通过IP建设、文化艺术设计、推广传播等渠道介入,共同打造产业与艺术融合的乡村品牌。此外,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艺术家的作品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例如,许鸿飞在乡村采风过程中创作了很多作品,都是对真实乡村生活的反映。借助这类艺术作品,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乡村的特色物产、景色风光和生活文化,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

  “通过对全国几十个乡村进行调研采风,我深刻感受到目前乡村发展已经产生很大变化。”许鸿飞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这个时候更应该有文化艺术助力,使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容和内涵更加丰富,更具有持久性。

  建议将广州文交会升格为粤港澳大湾区文交会

  不仅如此,许鸿飞今年还关注“人文湾区”建设。许鸿飞建议,将广州文交会升格为粤港澳大湾区文交会,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交易平台。从基本定位上,粤港澳大湾区文交会重在面向大湾区,侧重资源配置、项目对接和产业交易,强化交易功能。与深圳文博会的博览展示功能和面向国际的特点形成差异化定位,在广东省形成“上半年有文博会,下半年有文交会”的格局。

  “中宣部、国家文旅部可以将一些培训活动或工作会议,安排在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文交会同期举行。”许鸿飞还表示,希望进一步聚合湾区城市现有的重点文化节展,通过增设粤港澳大湾区文交会分会场等方式,增强文交会在垂直细分领域的行业影响力,提升湾区城市参与度。

  “目前穗港澳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还存在一定的机制障碍。”许鸿飞说,建议中宣部、国家文旅部支持广州以广州文交会为平台,开展合作探索和工作试点,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建设。指导建立穗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常态化机制,推动制定文化交流合作便利化政策,简化港澳企业及个人来穗文化活动审批程序。

  此外,许鸿飞还建议国家文旅部在广州创立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创研中心。支持广州牵头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联盟、演艺联盟、公共图书馆联盟、动漫游戏产业联盟、文化旅游融媒体传播联盟等,支持广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中心。

  今年许鸿飞还提出《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建议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展。强化影展交易功能,实现大湾区电影资源的互通。加强电影投资、剧本创作、宣发等产业链条的交易合作。“重中之重是推动以剧本创作为代表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许鸿飞说。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王美苏

  来源:南方都市报APP2021311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