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广州日报》: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广东代表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致表示——为科教兴国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日期:2024-03-10     

  聚焦科技创新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在南粤大地引发强烈反响。来自广东的科技界代表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致表示,要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任务,聚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等重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务实建言献策、有效推动落实,为科教兴国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抓手 促进四链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当天的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作为科技界代表在会上围绕“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抓手,促进四链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作发言。谈及与会发言感受,他说,能够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他感觉非常荣幸,更感受到总书记重要讲话字里行间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 

  他留意到,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多次提到新质生产力。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赵宇亮分享了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四链融合”是关键词:投资于教育以加强人才链,投资于科技以强化创新链,以资金链保障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做强产业链,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赢得发展主动权。 

  赵宇亮认为,当前,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是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卡点。他建议,应组建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企业共享研发平台,将技术突破、创新要素配置和产业深度融合,从基础科学原理和创新理论出发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下一步,他将和广大科研工作者一道,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从真问题入手 探寻发展新质生产力“密码” 

  从“打通样品、产品、商品演化路径”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从“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到“统一企业研发经费统计口径助力企业减负增效”……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提交了10份提案,从科技创新全链条的关键环节入手,瞄准真问题,推动真解决。 

  就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通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演化路径,王桂林创造性地提出“创业者成长链、企业育成链、成果转化链”三螺旋支撑体系。 

  其中,“创业者成长链”重在从源头做好创业者培养,即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从“科创学院”“导师+学生”创业模式中,挖掘一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业人才,孕育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践行者。“企业育成链”重在强化贯穿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例如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为种子期、初创期及成长前期的科技企业“雪中送炭”。“完善成果转化链”关键在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发挥企业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激发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动能,催生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产业创新需要完整的创新体系建设 

  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扎根科技领域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有深刻感悟:“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产业创新并不是单一技术的创新,一定是整合的创新,需要完整的创新体系建设。” 

  他建议,在创新制度设计层面,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律来进行完善的制度建设。科技成果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转化为生产力,而创新产业转化包括4个层面——技术转化、注册转化、生产转化和市场转化。“从以技术做出产品,经过注册获证上市,再到规模化稳定生产,进入市场销售成功商业化,构成产业转化的全周期。” 

  因此,创新制度要涵盖产业转化全链条,包括人才的培养、使用、认定,市场怎么更好支持创新发展,怎么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到创新领域,更好鼓励“投早投小”,以及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成果归属机制,民营企业面对市场化竞争的公平保护机制、创新产品市场准入机制等,这些制度机制都需要一步步落地。 

  此外,中小企业最有活力和创造力,从全球范围看,绝大部分创新都由中小企业完成。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这是创新驱动发展非常重要的核心要素,符合整个产业创新与国际创新发展规律。 

  热情更高、决心更强 努力创造更多科技新成果 

  “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智荟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环保工程师苏荣欢表示,在推进绿美广东建设的背景下,作为一名环保工程师,他对科研工作的热情更高、决心更强,将努力创造更多科技新成果。 

  苏荣欢告诉记者,他所在团队研发的“炭+VOCs溶剂”炭碳双循环技术,创新采用“吸附+脱附(现场蒸汽再生)”技术治理有机废气,提高了活性炭这一核心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开展VOCs治理的成本,也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 

  在苏荣欢看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在环保领域,需要深入探索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机理,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加强应用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环保技术的升级和改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他说,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苏荣欢表示,在环保领域,我们需要攻克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如高效节能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为绿美广东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这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推动环保技术的更新换代。 

  主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为青年科技人员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宗财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城乡规划工作,分享了自己对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科技创新的思考。 

  魏宗财认为,“以任务带科研”是关键,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是追求目标,即日常的科学研究工作需要充分扎根于国家城市发展的实际。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目标导向,将科研重心与国家战略需求密切结合,“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主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魏宗财表示,未来将和广大青年同仁共同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导向,潜心科研矢志报国,把个人发展融入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大局,切实推进城乡规划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积极推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城乡建设领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人民城市建设贡献规划科技力量。

文:记者 徐雯雯、方晴、王名润、刘鹏飞、何瑞琪、黄岚、林霞虹

来源:广州日报2024年3月10日第A4版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