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新花城客户端》:全国政协委员高天明——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掌握核心技术也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日期:2023-03-03     

  从实验室到大会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高天明今年多了一个新身份:全国政协委员。角色多了、任务重了,年过花甲的他却不减热情,聊起履职计划仍然干劲十足,准备在未来五年的履职里通过更多调研为国家科技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有益建议。日前,广州日报记者走进高天明的办公室,聆听他对基础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谈建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形成合力 

  窗明几净、朴素无华,高天明在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的办公室里,除了满墙的图书资料外,就是简单的办公室桌椅沙发,正如他自身低调专注的形象。但凡是走进他的办公室,大家总是会惊叹那幅学生为他画的手绘漫画:画中的他神采奕奕,身披红色斗篷,斗篷口袋里是实验室常见的小白鼠,而他目光所注视的就是自己手指指向的星云形状的大脑星形胶质细胞。 

  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在世界范围里已开展了多年,我国也在2021年正式启动实施中国脑计划。探秘脑科学和类脑研究,是高天明多年来所专注的领域,也是他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在多年的研究里,他深感,率先实现基础研究和产业融合发展是抢占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战略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加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发展潜力极大。 

  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高天明认为,要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来自像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前沿领域交叉学科的支撑必不可少。 

  他指出,“如果单独从广东地区来看,对比北京和上海仍有一定差距。”如起步较早的北京和上海,在原有基础雄厚的条件下,推动成立了各自的新型研发机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政府在政策、科研用地、资金投入、人才安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发展势头迅猛。因此,大湾区要作为整体形成合力才能具有更好的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区域,近几年在脑科学和类脑研究中已有明显进展,已具备了推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快速发展的条件。”高天明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拥有一支由八位院士、多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领衔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大湾区内部主要城市也在相关研究领域各有优势。 

  而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就是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专项重点支持的科研平台。2021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南方医科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建设地点位于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内。 

  “但目前,研究中心在性质上仍是属于专项项目而非新型的研发机构。”为此,他建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机构,政府在政策、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和持续支持,“这样我们就能够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把这个平台打造得更好,从而有利于研究中心乃至整个学科的良性快速发展。” 

  谈基础研究:注重培育更多的青年人才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对此,一直在从事基础研究的高天明深有感触,“无论在哪个领域,如果基础研究没有原创性成果,未来科研成果要产业化是难以为继的。” 

  关于加强基础研究,他认为,目前大家仍未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而国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尤其需要基础研究的突破。“高质量发展不是某个领域的事情,而是需要各行各业都要发展自己的关键技术,用以突破瓶颈,支持各个领域再上一个台阶。” 

  他更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队伍。“特别是在追求前沿领域的核心技术时,我们仍然缺乏创新型人才。如在医学领域,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根据各个科室的特点,创造新的东西,这样才能拥有我们自己的新药、设备和诊疗方案等。” 

  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从娃娃抓起,在高等教育阶段,他强调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尽管科研工作繁忙,他多年来仍坚持手把手指导学生的论文及科研项目。“科技的发展进步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使命,在今天的成绩上,我们要培育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接续努力。” 

  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角度来说,他建议,一方面要促进大湾区的年轻人之间有更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是要为青年人才独立开展科研时提供更多的指导。“很多年轻人刚从国外回来开始带团队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对研究方向的把握、团队的管理等,如果这时,我们这些‘过来人’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或许就能让他们的发展更顺利。” 

  他认为,在科研中也需要为青年人才提供实实在在的经费支持。“在他们的起步阶段,积极为他们创造机会,我在各种场合都呼吁给予年轻人更多资源上的支持,包括设立更多对年轻人开放的青年科学家项目。”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 林霞虹

  来源:新花城客户端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