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新闻动态

【委员访谈】市政协委员周莺——坚守“疫”线的社区医生: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日期:2022-05-09     

  4月8日以来,广州市发生新的本土疫情。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市政协委员、天河区车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莺带领社区医生们坚守“疫”线,积极投身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为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渠道、构筑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而日夜坚守。围绕社区防疫工作,近日,周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分享她的战“疫”故事与心得。

  着重抓好“防”“筛”“苗”“宣”“备”工作

  “这是我们街道第一次被划分为封控管控区域,因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很担心、很焦虑。一是不确定这段时间是否发生更大范围的疫情传播,二是如果出现新的病例,不确定该如何处理。”因此,周莺统筹带领同事做了很多预案,为面对疫情的不确定因素做了全盘考虑,从“防”“筛”“苗”“宣”“备”五个方面持续抓好社区防疫工作的日常工作、重点工作。

凌晨2点 天河区政协主席邵国明总指挥开会部署次日抗疫工作 周莺(右二)参加

  “防”就是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派出医务人员进驻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落实入境人员健康管理工作,对返回社区居住的病例、密接、次密接等各类重点人员进行连续性管理,从源头上做好防控。

  “筛”就是日常开展的发热哨点监测、全员核酸筛查、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筛查等工作,尽量通过各种筛查让早发现的关口前移,减少社区传播风险。

  “苗”就是全年无休承担车陂街道4个接种点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宣”就是通过健康宣传教育,在帮助居民掌握防疫技能的同时,提高居民的支持力度和理解度,配合完成防疫工作。

  “备”就是做好防疫物资、人员储备工作,把每一位员工培训成为“全科”多面手。

  在封控管控期间,周莺与同事分工明确,从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传染病防治“三大原则”入手,采取内外协同与连通的方式,保持中心和前线的实时沟通联系,共同配合完成核酸检测采样、信息报送、数据统计、物资整理等工作,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将“防”“筛”“苗”“宣”“备”的工作落实到位。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共克时艰

  在周莺看来,在防疫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遇到最大的难点是人力不足。“每个人都是全科医生,每个人都是‘多面手’。” 她向团队提出了高要求。 

  目前,车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近120名医护人员,任务是服务车陂街道17万左右居民,而此次封控管控区里有近2700人,中心除了要提供日常的医疗卫生服务,还要开展各种各样的疫情防控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封控的前三天,我们压力很大,既要摸清特殊人群的医疗需求,也要做好抗原、核酸检测的试点工作。”周莺说。

周莺(图一左一、图二右一、图三右二)在抗疫一线指导开展工作 

  周莺与同事怀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与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共同带头坚守,汇聚全体同事力量,不断克服困难,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一步步坚持下来。她合理规划人员安排,优先并重点开展防疫工作,逐步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支持抗疫工作,同时重点关注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全力保障居民的特殊需求,从用药到就医需求再到紧急医疗情况处理,24小时保障居民健康安全。 

  在封控管控期间,中心充当咨询与协调解决的“中间人”角色,累计提供了逾200人次不同类型的服务,成为街坊们淡定面对疫情的定海神针。居民中有突发脑梗塞、高血压、皮肤病、术后伤口换药等紧急医疗情况,她迅速作为,或联系有关医院、主治医生予以在线诊治,或开通绿色通道,或为特殊救治需求患者提供便利或上门及外出诊疗服务;她时刻关注特殊群体的精神药物需求和心理健康状态,通过建群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和关怀,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她亲力亲为,与同事共同为封控管控区近2700位居民做好就医保障和满足用药需求。

  回顾10天的封控管控期,周莺感触良多。有一天上午接到上级紧急通知:有混管阳性样本居民居住在车陂街道。她便立刻召集人员上门进行摸查,对混管样本居民再次检测,待确定阳性样本居民后,配合有关部门划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并和同事连夜完成数千份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工作、转移80多位密接者,直至凌晨3点,休息2小时后第二天继续投入工作。正是有这些并肩战“疫”的经历,让她对每一个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的同事表示感谢和赞许:“面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安排,大家都是绝对服从,任劳任怨,每一位同事都是眼里有活、手上不停、主动思考、主动担当。”

  用“三人小组”模式打通基层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据周莺介绍,广州首创的以街道干部、社区医生、社区民警为主的“三人小组”工作模式,是党和政府牵头、各部门协同的工作模式,是疫情防控体系中最基础的环节,在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人小组”直接面对服务的是返回社区管理的确诊病例、密接与次密接、中高风险地区来穗等需要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管控好这些人员就是控制传染源。

  “街道干部提供组织协调保障,社区医生提供专业技术保障,社区民警提供安全保障,成功打通基层防控的‘最后一公里’,构筑起了疫情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使防疫工作进行得更加高效。”周莺说,“三人小组”模式既有层次、又有融合,依靠各自系统优势,三者相互配合、相互弥补,大大提高了摸底筛查和统计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周莺认为,不管是从来传染病防治角度还是慢病管理的角度来看,“三人小组”模式对社会发展和居民健康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她希望“三人小组”做法可广范推广,运用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之中。

  据悉,2020年9月,广州市编办卫健局发文要求各社区服务中心更名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加挂街道疾控中心牌,对街(镇)基层的疾病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有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逐级指导,街镇牵头才能有效完成防控任务。应急的工作机制如何转化为常态化机制,并且长期运行下去?这需要政府从三级机制上进行统筹安排。”周莺建议在“三人小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政策法规完善市区街(镇)疾控中心三级防控机制,打造一套可持续的联防联控网络

  用心用情用劲担任好健康守门人角色

  医院是救治的一线,社区是防控的一线。作为从事临床一线、基层社区卫生工作三十多年的医生,周莺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为六个字:用心、用情、用劲

周莺(前排右二)接受居民赠送的锦旗 

  作为一名医生,周莺始终坚守“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初心,用心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每一名职工,想居民职工之所想,解居民职工之所难。面对繁琐沉重的基层工作,缺少从医初心和工作热情很难长久坚持下去,于她而言,工作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方式,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一定要“干一行,爱一行”,用情怀来永葆初心。作为中心负责人,她更是铆足干劲,带动全体职工笃行不怠,一起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件事情。 

  “疫情防控工作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战斗,是以党建为引领、以政府为主导,形成各种不同层次方面的工作。”在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下,周莺非常感激政府牵头统筹,保障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她表示,将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社会对她们的关心与肯定化为工作的动力,担任好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来源:市政协办公厅新闻宣传处 冯泽概 梁健仪)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