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媒体报道

《南方都市报》:广州市一门诊量恢复到日常7成 专家:逛公园避开下风口

日期:2020-02-28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光烈。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南都讯 “目前广州应对新冠肺炎的形势,形象地比喻就是从‘阻击战’到现在的‘抓特务’”。2003年曾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的黄光烈再次带领团队应战新冠肺炎。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市一)是广州市接收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同时派出医护人员积极驰援湖北,还准备了随时可增援的后备军。作为广州的三甲医院,市一自恢复普通门诊后,现在的门诊量达到每天4300-4500人,恢复到平时60-70%的水平,住院人数也大约为平日的70%左右。

  2月26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市政协委员黄光烈出席广州市政协医卫界委员专题会时强调,日常看病仍是刚需。“网上问诊很火爆,但也仍然有局限性。”

  市一门诊量恢复到日常七成左右 

  “看病是刚需,有病就必须要看。”自国内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东不断向湖北多地派出医疗援助团队,本地就医是否能得到保障?黄光烈表示,目前市一有近200名医护人员因支援湖北、春节返回湖北老家或其他原因未能回到医院工作岗位,其他所有医务人员从春节起就取消休假坚守岗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滞留湖北的医护人员申请在武汉当地支援,总体来说院内医疗力量足够。考虑到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和保护,目前不强制要求医学生及规培生参与院内救治工作。”

  黄光烈介绍,目前医院也进行了人手储备,将近有400-500人的医务人员后备队伍, “目前除口腔科因考虑到新冠肺炎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只提供急诊服务外,院内其他专科均保证正常开放。”据悉,从日门诊量的平均水平看,恢复到了平常门诊量的七成左右。

  网上问诊 需增加体感方面的在线测量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光烈。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患者通过线上问诊解决燃眉之急。黄光烈介绍,“平常需要经常来医院拿药的慢性病患者,我们通过延长病人间隔取药的时间,减少他们来医院的次数,避免感染风险。”

  针对于网上问诊,黄光烈表示,此前很多医院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医院,但目前仍有一些局限。比如病人的描述,跟医生所需要掌握的情况,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希望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后可以多一些针对病人体感方面的在线测量。”例如准确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数据,在就诊过程中都需要医生准确地掌握。

  “我建议,病人自己感觉明显不适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去医院进行就诊。”黄光烈看来,医学本身是一门人文学科,很多医学问题并不是纯粹依靠技术就能解决。通过病人和医生之间的密切沟通,才有可能得出一个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逛公园在下风口  风险相对高一点

  近日来,随广州气温攀升,部分市民选择去公园游玩。在前段时间的周末,越秀公园就迎来了一个2万人入园的小高峰。进入公园游玩的市民是否可以不戴口罩?需要间隔多少米才较为安全? 

  “公园里有多少人才叫做空旷?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目前应该还没有一个标准,我们只能根据传染病的规律来判断。”黄光烈建议,疫情还没有到放松警惕的阶段,建议市民还是需要高度重视。对于人流密集的地方,还是尽可能不要前往。“由于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还是飞沫传播。在公园里,是否会被传染,可能不仅受到人群密集程度的影响,还会受到公园风向的影响。”黄光烈解释,在不同时段,公园的风向也有一定的区别。“站在上风口的和站在下风口的,受到感染的几率肯定不一样。如果公园真的有病人存在,那么处在下风口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