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媒体报道

国际在线:广州市政协医卫界委员专题会介绍应对新冠肺炎

日期:2020-02-27     

  国际在线广东频道消息(记者 韩希):广州市政协2月26日邀请医卫界的政协委员就应对新冠肺炎接受记者的采访。

  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的黄光烈委员介绍说,市一院是广州市接收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除了做好防治新冠肺炎患者之外,还积极派出医护人员积极驰援湖北,并准备了一些后备人员以备需要时派出。随着新感染病例为零,他将目前广州应对新冠肺炎的形势形象地比喻为从“阻击战”到现在的“抓特务”。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光烈(韩希 摄)

  同时,作为广州的三甲医院,市一院积极保障一般患者的就医权。自恢复普通门诊后,现在的门诊量达到每天4300-4500人,已经是平时的60-70%的水平,住院人数也大约为平日的60%左右。为了方便病友看病,医院也是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延长慢性病病友的开药周期至2个月,利用网上诊室看病等。可以说,目前医院总体医疗力量是足够的,市民大众可以放心。

  他表示,尽管新发案例为零,但远未到松懈阶段,市民大众还是要保护好自己,按照防护指引做好防护。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收治广州市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多,作为该院的前院长、现任该院首席专家的尹炽标委员介绍说,市八院有充足的资源接收新冠肺炎患者,这次医院共收治了297名确诊患者,已经有近两百名患者病愈出院。对于有5例病人出院后又检测复阳。他介绍说,一般来说,这种病例治愈后再染病的机会不大,至少半年甚至一年才有可能,暂时还没有发现该病急性变慢性的情况。至于原因也可能是我们目前的采集标准不能达到100%,也可能是假阴性,可能我们是否也需要重新确定出院的标准。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尹炽标(韩希 摄)

  尹炽标认为,目前面临复工复产,对于人员的监控一定要做好,包括上班的环境应该要用新风,尽可能分批上下班,错开人员以减少传染的机会等。他特别提到这次的疫情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是我们的基层医疗服务中心建设的欠缺,所以在这次疫情的初期,大量的密切接触者直接来到定点医院,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包括是否应该将检测疑似个案下放到具备条件的医院,而不必都放在疾控中心,这些都是值得总结。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郑劲平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级的呼吸病研究机构,他介绍了他们目前的工作,包括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合作对新冠肺炎的药物、治疗手段、快速检测试剂等的研究,同时他也希望政协医卫界的委员能够很好地利用政协这个平台进行沟通、协商,全面性、系统性地开展工作。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郑劲平(韩希 摄)

  对于目前全民戴口罩的情况,他表示,这是在目前特殊情况下不得已的办法。其实社会大众应该形成一个共识,如果你觉得不舒服,你自己应该自觉戴口罩;普通人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应该戴口罩,但在空旷之地是可以不戴口罩的。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与中政(广州)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军民融合技术研发消毒防疫智能机器人也出现在采访现场,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该消毒防疫智能机器人可替代人工现场消毒,减轻消毒人员及临床技师及医生的疫区移动和工作负荷,在感染区域避免人员感染,提升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效能,做到智慧防疫、远程抗疫、精准杀毒,大大提高防疫效率。目前,研发团队已经在湖北省抗疫实战环境中完成了“消毒防疫智能机器人”产品实际应用,将继续完善其功能并开发不同作用环境下的系列产品,未来将进行产品升级验证上市及开展临床应用。

消毒防疫智能机器人(韩希 摄)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