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杜绝野味 他们建议出台《广州市保护野生动物行动计划》
日期:2020-03-08
信息时报讯(记者 奚慧颖)来自国家疾控部门和专业研究者的初步信息都表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与餐桌上的野味有关。杜绝野味的呼吁声也不绝于耳。2月24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规定(草案)》也在向公众征求意见,相信会极大促进野生动物的保护进程。
不过,除了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改变观念才是“根除”的关键。日前,广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也撰写了一份《关于推动移风易俗 从文化思想根源杜绝滥食和非法交易野生动物行为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以文化人”,移风易俗。
野味缘何难禁?夸大野味效用,盲目追求“面子”,风险认识不足
目前对待野生动物还存在哪些问题?《建议》列举了几点。特别是传统饮食文化中,也推崇甚至夸大山珍野味的食用,至今我国的一些地区包括广州仍有以野生动物为食材的菜谱,许多人不加鉴别地全盘接受这些观念。由于缺少科学的认知,伪科学大行其道,不文明陋习也在人们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
不仅如此,不少人还将食用、豢养野生动物或拥有野生动物制品看成身份显赫、地位尊贵的象征。人们对于彰显地位、身份、个人品味的盲目追求,也助长了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消费。
对滥食、接触野生动物的风险认识不足也是其中重要原因。有研究表面,相当数量的新发传染病是源于野生动物。17年前的SARS亦是如此。
如何移风易俗?写入中小学教材,出台野生动物保护行动计划
这份建议指出,不改变人们的观念习俗,在利益驱动之下,极易导致滥食、非法交易野生动物行为“地下化”,出现反弹。因此,除了强制性的法律手段,还要从文化上做出努力,双管齐下,推动全社会移风易俗,以文化人,转变人们陈旧愚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才能彻底解决滥食和非法交易野生动物久禁而不止的问题。
首先对传统文化要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倡导“舌尖上的文明”,改变饮食误区和错误的价值观念,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丢进垃圾桶。
在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同时,推动野生动物繁育产业的健康发展,鼓励通过人工驯养、采用替代品等方式发展中医药产业。同时,注重提高养殖技术、完善检疫标准。与此同时, 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在全社会提倡科学文明的饮食文化和中医药、养生文化,并强化宣传和教育,倡导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
《建议》鼓励教育部门在学校中强制普及科学、健康、安全和生态保护意识的通识教育,将科学健康的饮食文化、野生动物保护等相关内容写入中小学教材。街道社区利用宣传板、广播、道德讲堂等方式进行宣传,让科学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不仅如此,还可以考虑出台《广州市保护野生动物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对食用、非法交易野生动物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积极开展“倡导文明新风、革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活动等,
还建议在法律法规中增加一些激励条款,鼓励全社会参与保护,媒体和公众有效监督,企业与社会公益组织积极参与相关公益活动,促进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转变。通过“以文化人”,移风易俗,让人们的观念一天天发生变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形成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