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小南探展丨这面旗帜,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花了81年——党旗、国旗、军旗的“诞生”

日期:2021-09-17     

  本期主持丨石静莹 

  您知道吗?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党旗样式,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年后才得以确定和规范,将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则经历了漫长的八十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稿曾多达1920件、图案2992幅,它的诞生,彰显了政治协商友好、民主的氛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的最终确定,灵感“来源”于一本《前卫》特刊的封面。 

  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来自于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主办的《旗帜飘扬——党旗国旗军旗诞生珍贵史料展》(以下称《旗帜飘扬》)。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是地方巡展的首展。 

  中国共产党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标志。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写就一部民族解放与民族复兴的壮丽史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旗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光荣的象征。《旗帜飘扬》展览综合运用了300余张图片、近120件档案实物、3个多媒体视频,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党旗、国旗、军旗的诞生过程。 

《旗帜飘扬》展览入口。(石静莹摄) 

亮点与看点 

“锤镰”还是“斧镰”?党徽党旗的最终确立花了75年 

  参观者通过丰富的史料图片,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我党党旗的演变。 

  我党在成立之初并没有正式统一的旗帜,但是象征着共产党、代表工人农民的锤头、镰刀等图案,在国际上已极为常见。我国工农运动使用的证章,则有镰刀斧头构成的图案。 

  与锤头相比,斧头更能代表手工业者的职业特点,符合中国近代社会产业工人相对较少、手工业者较多的特殊国情。 

  1927年10月15日,《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十四号)》明确指出“一律废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红旗”并提到“以斧、镰为标志,与国际旗同。” 

  这反映出,有可能是因为当时人们误将共产国际的旗帜认为是镰刀和斧头构成的图案。“锤镰”还是“斧镰”,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党旗上这两种样式都曾使用过。 

  1950年6月,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建党节到来之际,各地又开始询问党旗事宜。由中共中央组织部拟定党旗制作方案。 

  在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这份方案草稿。方案中有9处将“锤”字改为“斧”字,但所附图样却仍是“镰刀与铁锤”。 

  国旗图案诞生的过程经历了多次讨论 

  改革开放时期,党旗的图案仍旧在变化。 

  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会场上悬挂的党旗,其上的党徽由镰锤组成,其中镰刀柄和锤头均为方形。而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会场悬挂的党旗,其上的党徽镰刀柄由方形改为圆形,锤头也由方形改为缺角状。 

  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确定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的红旗,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党旗样式自此确立,自中共十五大开始,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都是悬挂着1996式党徽。 

  2002年中共十六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写了第11章“党徽党旗”。就这样,历经81年,党徽党旗制度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得以确立和规范。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党旗样式虽几经演变,但我党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旗所凝聚的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始终不变。 

“锤镰”与“斧镰”旗帜。(广州市政协供图) 

早期党旗里的ccp字样。(石静莹摄) 

38幅国旗图案设计稿,你见过吗? 

国旗设计稿。(石静莹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诞生,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人民积极参与,设计国旗的生动场景。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设立六个小组分别承担新政协的各项筹备工作。其中,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 

  7月4日,第六小组讨论决定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郭沫若、沈雁冰、郑振铎起草了200多字的征集启事。其中,要求国旗设计应体现中国特征、政权特征等。 

  至8月20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国旗设计稿1920件、图案2992幅。投稿者有工、农、商、学、兵各个阶层,以及一些学者、艺术家和高级领导干部。 

  9月14日,第六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复选出38幅设计稿,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供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 

  参观者可以在展览中看到这38幅设计稿,体会到先辈们对国旗设计的用心,直观地看到这段历史。 

  这38幅国旗设计样式多为五角星、横线、嘉禾、齿轮等元素组成。 

国旗图案诞生的过程经历了多次讨论 

  观展时可以看到,讨论国旗图案时,大会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见,如有反对意见,也不会简单地采用多数人的意见。而是以协商为主,体现了友好、民主的讨论氛围。 

  例如,国旗“复字三十二号”的设计,以五角星加锤头镰刀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级,象征人民大众紧紧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不少政协人认为这个图案很有新意,建议删去镰锤作为复选稿,这才编入《国旗图案参考资料》。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9月22日,方案组(原新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邀请出席本次大会的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国旗方案。参观者可以看到举行分组讨论的会议通知。 

  第二天,代表们分11个组对国旗方案进行讨论投票。这里展示了分组意见统计表。赞同“复字第三号”者最多,有185人。尽管赞成的人数较多,但是反对者的态度也非常坚决。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组根据各代表提出的意见,又制成了四幅修正图。 

  9月2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座谈会。他这样评价复字三十二号设计图:“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四个决议案。会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经过三个月的征集、初选、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诞生,彰显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国旗意见表。(石静莹摄) 

开国大典的视频差点烧毁 

  在展览中,参观者可以观看到由前苏联用彩色胶卷录制的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宝贵视频。 

开国大典彩色影像。(石静莹摄)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70年前开国大典的画面、影像资料都是单色的。但其实1949年的开国大典是有彩色影像的。 

  典礼当天使用了由前苏联方提供的彩色胶片,采用同期声录音,记录下了开国大典当天的各种细节。不幸的是,当记录着开国大典的彩色电影胶片等待剪辑时,前苏联摄影师堆放胶片的宾馆房间发生了火灾,胶片几乎全烧光。唯一庆幸的是,最后被抢救出的残余胶片,正是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片段。 

  2019年,在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档案馆公布一批精选馆藏珍贵档案文献。其中,就有以俄罗斯联邦档案部门提供的开国大典彩色影片为基础剪辑制作的开国大典影像档案。 

  展陈人说 

  广州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黄洁峰: 

  《旗帜飘扬》是一个适合各行各业来参观的综合性展览。广州市政协是巡展的首站,体现了全国政协对广州政协的认可。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素有红色基因和红色传统。恰逢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这个展览在广州展出正当其时。 

  展览的亮点和看点非常多。 

  就我个人而言,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历史是党旗的诞生到确立。从我党第一次打出自己的旗帜,到最终将党旗制度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历经了81年。最终成就了一面旗帜。 

  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升起第一面国旗的彩色视频,每次看到这个场景,我的内心都会非常激动,非常振奋,感到很骄傲、很自豪。这个镜头定格了一段珍贵的历史。 

  作为国家级的展览,《旗帜飘扬》展现了非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很多来源于国家档案馆,非常值得参观。为了让展览能够办好,广州市政协专门安排了两个讲解员到北京进行了两个月左右的学习实践,由全国政协的专家对他们培训讲解。以求让参观者有更好的体验,相信每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或者群众,都会对这段党政历史有全面的了解。 

  展出期间,我们是严格按照广州市疫情防控的要求,进入场馆必须核查健康码,检测体温,每天定时进行消毒,同时场内确保限流80人。 

  小南探评 

  南方党建智库研究员丨李育蒙 

  “举什么旗,就走什么路。” 旗帜是方向,是希望,更是信仰和力量。百年的党史,九十余年的军史,七十余年的共和国史,无不是在旗帜指引下,开拓奋进。 

  展览的特点之一是规格高、展出范围广。此次展览由全国政协办公厅主办,除了在中国政协文史馆开展外,同时进行地方巡展。其地方巡展首展选在广州,与广州作为近现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相映生辉,为广东的党史学习教育增添了生动的红色教材。 

  展览的另一特点是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丰富多样,既有红色档案文献,又有革命文物,还有珍贵的视听资料,展览综合运用了300多张照片、近120件档案实物、3个多媒体视频,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党旗、国旗、军旗诞生的光辉历程。 

  展览内容还呈现出多重印证的特征。展览对于党旗、国旗、军旗演变过程,并不仅仅一条主线上予以认证,而是通过多份文献、多种实物予以证实。例如南昌起义后的武装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打出了属于共产党自己的旗帜,斧头镰刀五角星等图案深刻体现在党政军民各个方面。为了印证,展览不仅展出了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十四号)》,还有1931年江西永新县一个普通农民所写,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图案的入党誓词,而这些图案同样也出现在1933年毛泽东的党员证上以及1935年“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上。 

  展览着重呈现了党旗、国旗、军旗最终确立的曲折过程。从1921到2002年,“党旗党徽”历时81年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展览通过大量档案文献揭示党旗式样从镰刀斧头到镰刀锤头的数次变化。五星红旗的最初设计是五角星加锤头镰刀,在删去镰锤作为复选稿编入《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后,并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中被确定为国旗。展览展示了五星红旗如何从2992幅设计图脱颖而出成为国旗的过程,并以此彰显出民主协商的魅力;从南昌起义时打出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到新政协筹备会开幕会上,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及军徽样式。展览通过档案线索展现了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旗制式演变。 

  展览还能看出党旗、国旗、军旗确立过程中充分吸纳民智、发扬民主。例如在七大召开前,中共中央专门成立党旗党歌委员会征集党旗样式;展览的刊载征集启事的旧报纸中,也呈现了在新政协筹备会上,决定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的情况;而在展出的民主人士黄炎培的日记中,写道“招待处送来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征求意见”。这也与毛泽东审阅修改的关于公布军徽样式命令文件中,特意批示“请李维汉征求各民主党派领袖人物的意见”相得益彰。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扬民主,善于集思广益,在党旗、国旗、军旗确立过程中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展览的最后,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党旗、国旗、军旗首次在阅兵式上同时通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的巨幅场景。仰望党旗熠熠、国旗飘飘、军旗猎猎,更能激发我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实用信息 

旗帜飘扬——党旗国旗军旗诞生珍贵史料展 

展览地址: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明月一路6号a3) 

展览时间:2021年8月-10月(逢周六、日闭馆) 

团体预约电话:020-87374722 

个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 

  策划:林若川 

  统筹:张蓓蕾 林若川 

  执行:石静莹 陈健鹏 黄曦 李育蒙 

  海报设计:曹力思 

  9月22日上午9:30,《南方》杂志记者将以直播形式“打卡”“旗帜飘扬——党旗国旗军旗诞生珍贵史料展”展览现场。敬请关注南方+客户端直播页面。

  【统筹策划:曹建民 蒋玉 刘树强】
  【主持人:影子】
  【摄像:刘家业】
  【导播/文字:陈冰青】
  【支持单位: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