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故事

《第三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诞生》 | 第一单元 战斗的红旗

日期:2021-11-17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翻开共和国的史册,保家卫国、边疆建设、抢险救灾、撤侨护航任务,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军旗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人民军队奋战的疆场。在军旗的引领下,人民军队的奉献义无反顾,人民军队的牺牲感天动地。他们是共和国坚如磐石的钢铁长城! 

第一单元:战斗的红旗 

  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秋收起义部队高高打起党的旗帜,成为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之后,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多次发出文件,对红军军旗样式作出规范。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图为南昌起义总指挥部、中共前敌委员会旧址——江西大旅社。

1927年9月至10月底,广东海陆丰等地农民在彭湃等共产党员领导下,在海丰、陆丰及附近地区举行武装起义。图为参加海陆丰起义的海丰县赤卫军军旗。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旗

1928年4月,贺龙、周逸群领导桑植起义时的联络用旗。1927年底,作为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的贺龙给中央总结汇报:南昌起义总的来说是正确的,只有两个错误,一是打国民党旗,一是没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因此,他在家乡发动革命时,制作了这面劳苦大众易于接受和理解的龙旗。(收藏单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30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军旗样式及颜色的规定通令》,规定“各级军旗一律用五星红旗,星内排列镰刀斧头之国际徽”。1928年5月,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

根据《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的通知》绘制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军旗。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旗帜。红色旗面上有五角星、镰刀、锤头图案。

广西百色起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一纵队第一营第四连连旗。

正在站岗的红军战士,左侧为1931年式军旗。

1930年5月,中共中央军委颁布《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再次规范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

 

1931年3月18日,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苏维埃和群众团体红军旗帜印信式样》,规定了各建制部队旗式的五星、镰刀和锤子尺寸,并对各兵种旗帜作了区分。

1934年1月2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会议确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国旗和军旗。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合影。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国徽、国旗及军旗。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颁发《关于国徽、国旗及军旗的决定》,规定军旗“中为黄色交叉的镰刀与锤子,右角上有黄色的五角星”。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一十八师五十四团团旗

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一营营旗

红二十五军第三团战斗一连连旗,上标有“勇敢上前灭敌”字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部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图为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师司令部师旗。

1936年2月至5月,为扩大抗日武装和根据地,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下,发起东征战役。图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旗帜。

东北抗联第三军持军旗接受检阅,展示了抗联官兵的战斗精神。

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在红军西征总部驻地——宁夏豫旺堡拍摄的红一方面军号手谢立全。此图名为《抗战之声》。

1936年,战士剧社随红一军团参加西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战士剧社拍摄合影。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中共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隶属国民革命军序列。图为抗日初期的河北涞源县浮图峪。

1947年6月青沧战役,战士们将红旗插在胜利的堡垒上。战后,朱德作诗《冀中战况》。

攻克锦州作战中,红旗飘扬在冲击队伍的最前面。

1949年1月,平津战役中,解放军战士紧随高高飘扬的红旗,涉过冰冷的天津护城河。

1949年10月,解放军战士在“解放全中国”旗帜引领下,向广州极速进军。

1949年4月20日凌晨,胜利的红旗插在太原城头。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渡江部队攻克敌人防线,把“打过长江去”红旗插在南岸制高点上。

1949年8月25日拂晓,人民解放军把红旗插上兰州城头。

来源: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 梁天铭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