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协提案工作概述
返回主站

四、市政建设方面

  解放前夕,广州千疮百孔,国民党逃离时又将珠江上唯一的桥梁——海珠桥炸毁。当时群众流传的“桥梁不通、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自来水不清”的顺口溜,是国民党政权留下的广州市政面貌的真实写照。一届会议上,容祖诰代表提出《修建海珠桥》案(1949.11),市政府在会议期间即答复:“海珠桥的修复,政府极为关心,自11月6 13 以来,即从事测量,调查材料与工具。我们已查明原有材料可能利用的约30%—40%,并计划如何拆卸。又调查本市现存材料与工具,承农业机械公司广州制钢厂、交通部第三公路局与储运处及广州铁路分局热情协助大致可转及借予如下材料……设计问题,拟聘请本市数专家协助,时问大概要四个礼拜到六礼拜。”1950年11月7日,海珠桥完成重建工作,时值三届会议召开,当l3下午2时,会议组织代表参加了海珠桥通行典礼,叶剑英亲临剪彩。二届会议上,市建设部门承办《道路修筑及管理》(1950.4)、《清修渠道工程》(1950.4)、《加强园林管理》(1950.4)等提案后,“有重点地修筑交通路线,自5至9月份完成广增、广从等及市区各主要道路合计约80条,总计修筑各种路面l65000多平方公尺”;“共清各种渠长30余万公尺,渠泥6万多立方公尺,另以工代赈参加清理市区垃圾淤泥,清出淤泥l3万立方公尺”;“在中央公园修建莲池、凉亭、假山等,扩充花圃,大量培育时花。人民公园增加各种动物,荔湾、越秀两公园亦已设计完成”。五届一次会议上,市总工会提出《提请增设文娱设施案》(1952.12),市政府答复称:“建设局已在1953年内计划增辟荔湾公园,扩充越秀山公园,筹建小港公园,同时各区亦拟择适当地点设立区的小型公园。”对四届四次会议代表提出的《请修建新堤一带及新浯各乡的码头以利城乡交流案》(1952.6),据市政府答复:“已由码头管理处定出整理计划,并争取于本年内开始建修码头8座,其他破烂的码头亦已开始小修。”

  建国初期,新建大型建筑不合时宜,但对虽经损伤尚可修复的大型建筑,代表们则提出提案建议修建。五届一次会议上,《修建大新公司》案(1952.12)认为:“大新公司在抗13战争时为l3寇所轰炸,如加以修建后可以用并壮市容”,市政府答复:“修建大新公司问题,房管局经与业主订合同,待建筑工程局拟具修理意见呈上级核准后办理。”据《广州市志》、《岭南建筑志》(陈泽泓著,广东人民出版社l999年9月第l版)记载,大新公司位于广州西堤,是广州市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物;由澳洲华侨兴建,1918年动工,l922年建成,面积l9267平方米,楼高l2 层(包括塔楼),高度50米,在爱群大厦落成前被誉为“南中国建筑高度之冠”,是驰名海内外的大型百货商店和游乐场所;抗日战争初期遭日军飞机轰炸焚烧,严重受损。抗战胜利后,业主蔡凯元曾请美国专家前来勘测,但认定该建筑物已成废物,仅拆除就要耗资40万美元,因此放弃了修建打算。解放后,曾在民国时期设计过“广州市府合署”(今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楼——编者注)、“中LLl图书馆”(+y-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德分馆——编者注) 等大作的著名建筑设计师林克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详细查勘,认为该建筑物仍可修复,于是便有了《修建大新公司》的提案。l953 年,市政府决定拨款160万元人民币修建大新公司,广州市建筑工程局担此重任后于当年底动工,次年9月便修复完工。1954年,市政府将这座建筑物命名为南方大厦,一时声名远播,曾为全国十大百货公司之一,外地人来穗购物必往之处。

  在公用事业方面,解放初期的广州路灯稀少且经常不亮,电话稀缺且经常不通,自来水不清且经常停供,代表们在这方面提过不少提案,引起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据l951年8月在四届二次会议上对上次会议提案的答复:“全市内街街灯第一期工程计划l万盏,已于6月底完成,现仍按市府核准之工程计划所装路灯2500盏、水银灯120盏、整理改装吊灯500盏、支架灯500盏施工”。“因自动总机使用已久(20 余年),备用零件欠缺,且经多年反动统治腐化的管理,未有彻底计划维护各种机件的方法,同时对修理工作不求彻底,致障碍时生,影响通话”。“在自动总机方面,已加强根本清理与维修,尽量克服材料困难。目前各自动总机室电话接通的百分率,平均已达到95%(解放初期为80%余)。现仍不断寻求改善和维护的方法,相信电话不灵的现象,短期内当可尽量减少”。“本年决定扩充至100个电话代办处,已完成50处,争取于夏季以前全部完成。设置地点以繁盛地区、交通要道、码头为主;住宅区、偏僻地区亦酌量设置”。对四届四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建议自来水厂在晚上十二时后继续供给自来水案》(1952.6),市自来水公司于当年lo 月份起实行了“通宵供水”。

  广州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之一的广州起义的举行地。四届一次会议上,芳村区农民协会和三元区代表提出《请建立l927年大革命时期牺牲烈士纪念碑案》(1951.4),市协商会研究后建议“提交市政建设计划委员会研究办理。”市政府答复:“由于广州是革命根据地,有着轰轰烈烈的革命光荣事迹,而且又是南方的一个大都市,所以我们认为要建立革命烈士纪念馆,才足资褒扬革命先烈之光荣事迹。现已择妥建立地址,但对革命先烈资料收集不够全面,且此种有纪念性意义的建筑,最好能发动群众募集基金,目前正劝募飞机大炮(捌元美援朝捐献活动一编者注),故须暂缓进行。”五届一次会议上,代表们再次提出相同提案。据《广州市志》记载:l954年,省、市人民政府选定在掩埋烈士的红花岗建设陵园,并成立了以叶剑英为主任的“广州公社烈士陵园”筹建委员会;同年7月1日,中南局书记陶铸主持奠基典礼;1956年底,周恩来总理为陵园亲笔题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195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揭幕典礼暨广州起义3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亲临典礼并分别赋诗。1959年1月27日,郭沫若到此拜谒,留下了“星火燎原天历改,白虹贯日庆云翔。英雄树下花争放,血谊亭边桂有香”的著名诗句。诗中所述“血谊亭”也是会议代表们提出提案促成筑就的。


返回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