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访谈

【委员访谈】“双减”之后,该如何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日期:2022-05-05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重点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广州市也陆续发出了一系列“双减”配套政策,部分做法得到国家教育部充分肯定。“双减”之后,该如何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我们围绕该主题采访了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铁一中学副校长丁丹。

  您如何看待“双减”政策?

  丁丹:“双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的重要保障。为了落实双减政策,政府有一系列的举措,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新职业教育法》等都是明证。“双减”减轻了学生的两种负担——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不是简单地减时长、减分量,而是在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提质增效以及家庭教育有效性方面做加法。“双减”是从理念到行动的、具体的、常态化的管理,与人才的培养目标一致。

  “双减”之后,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该怎么做?

  丁丹:不少家长会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错把“育儿”等同于“育分”。所以家长的理念要改变,理念变了,育儿行为才会变;家长改了,孩子才会向好的方向转变。家长要认识到学校教育是“正菜”,补习班只是一种“加菜”。一个人的成长应以“正菜”为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家长应当从品行教育方面入手,帮助孩子规划人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孩子的发展要用放眼一生的全局眼光来看待”。只有高质量的陪伴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才会更好地帮助孩子打败困难。

  在高质量做好“双减”工作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和家庭三方各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丁丹:“双减”背景下,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更好地承担起协同育人的重任。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引导校外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探索校内减负、提质、增效的途径。家庭则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转变育人观念。

  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双减”政策下该如何共同发力,丁丹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要共同承担起培训家长的责任,由市政府牵头构建我市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广州市家长学堂,整合医疗、卫生、安全、法律、教育等社会资源,让家长们学有方向,求而有助,让家庭教育更完善,让孩子们更受益。(来源:市政协办公厅新闻宣传处 梁健仪 冯泽概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