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访谈

【委员访谈】市政协委员叶理、王琦:加强广州老年人健康教育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日期:2022-08-0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发展速度快、高龄化显著、发展不均衡、老年人口长寿不健康现象突出等显著特征。近日,市政协委员叶理、王琦就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题接受采访

  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有哪些必要性?

  叶理:我国现在的情况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深,健康老龄化已经成为了健康中国非常重要的课题,老年非传染性的慢性病将成为健康的主要问题和负担。据统计,2019年,我国有1.8亿的老年人都有慢性病,而且患一种以上疾病的老年人数量高于75%。2016年,我国印发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慢性病的防控是其中的一大核心任务,所以老年人健康其实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科技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了要强化重视中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因此,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王琦: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自身免疫力、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老年人成为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之一,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伴随生理状况改变的同时,老年人的心理也发生着变化,如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对疾病的担忧、对死亡的恐惧,出现对应急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迟缓及自评简况状况差等现象。此外,当代老年人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对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适应能力较差,老年人形成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已根深蒂固,加上我市老年人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不均衡,缺乏理论指导和科学研究,让老年人学习健康知识、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难度较大。据统计,2019年我国65-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低至6.95%,远低于国民平均值,导致老年人健康行为缺乏,最终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提升,且我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偏低,与2030年健康素养率达到40%的目标仍有一段差距,教育和指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还有很漫长的路。

  目前广州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推行情况如何?

  叶理:广州市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而且也做了很多的尝试。今年三月份,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广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 年)》新闻发布会。该方案首次把老年人纳入科学素质行动重点人群,通过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等,稳步提升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但同时我们看到在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这方面广州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虽然说我市出台了很多的政策,但是很多老年人对相关政策仍然不了解,很多老年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认知还有待提高。

  王琦:广州市有很多的部门都在积极地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工作,主力军就包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等,都在相关的职责领域里面开展这项工作,但还有以下这些方面的不足:一是目前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并没有形成一个合力和闭环,没有总体的牵头单位,使得整项工作做得比较零散。二是我市虽然有市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但是对老年人健康教育专题研究不足,尚未有老年人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及内容的相关指引性文件。基层健康教育部门人手普遍不足,人员专业素质均有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未能最大程度地应对老年人健康危险因素,动员全社会参与老年人健康教育与促进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三是健康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我市暂没有老年人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支持,经费得不到保障。四是目前缺乏老年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和考核指标,暂没有建立针对老年人健康教育效果作出评价的标准体系。

  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广州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叶理:第一个方面是我们可以借鉴其他省市好的经验,比如说形成医联体,将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和个人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个方面是可以将健康宣教和一些趣味活动相结合,让老年人知道他自己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发挥他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很多老年人可能不太关注新媒体,我们还是需要一些传统的方式将健康知识潜移默化地教给他们。第三个方面我认为还是要加强门诊、义诊和宣教的结合,将健康筛查落到实处,很多老年疾病都有一些前期的症状,通过健康筛查可以更早地发现一些问题,可以及早进行干预。比如我一直关注皮肤健康与老年人疾病,我们发现科学的护肤对预防和延缓很多老年人高发的慢性病有帮助。

  王琦:就广州市老年人健康教育工作来说,我觉得政府应该担起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紧出台老年人健康管理地方性法规政策和制订老年人健康发展纲领性文件。结合实际,制订逐步降低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的中长期规划目标,并出台相关具体措施和实施意见,积极就老年身心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提出应对措施。 

  二是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三级网络建设。积极构建市-区-街道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各级政府依据辖区实际情况,切实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保障性工作。设立专门健康教育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引进和培养健康教育专业人才,提供健康教育专业指导。 

  三是打造政府托底、市场运作的多元老年人健康教育运作体系。试点拓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健康产业及医疗保险公司加大对人群健康教育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特别是医疗保险行业加大在人群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能实现多方共赢的结果。积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模式鼓励商业型医养融合、体医融合等社会健康产业参与老年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 

  四是积极创新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方式。依托广州市老人医院,在全市率先建设老年人沉浸式健康生活方式体验示范场馆,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让老年人知晓健康保健的知识,积极培育良好生活方式。创新陪伴式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积极探索以社区为单位的病友陪伴式和家人陪伴式健康教育模式。

  两位委员还同时建议,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关口要前移,及早向中青年在职人员、中小学学生普及生命科学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人群健康素养。

  统筹/广州市政协办公厅新闻宣传处 

  文字、视频/梁健仪 

  视频拍摄/陈晓琨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