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访谈

《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政协委员话民生|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家园

日期:2023-11-17     

  日前,市政协委员、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网络操作维护中心高级顾问邓艳梅,市政协委员、市民革委员、广州市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崇煦来到《政协委员话民生》节目,一起探讨如何推进社区建设和治理,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家园。

(点击音频,听详情↑↑↑)

(左起依次为市政协委员邓艳梅、主持人林海婷、市政协委员赵崇煦)

  居住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据研究,我国城市居民平均约75%的时间在居住社区度过。到2035年,我国约有70%人口生活在居住社区。居住社区也越来越成为提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开展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 

  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此前提出,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出发点是基层居民的切身利益,既包括硬件又包括软件,内涵非常丰富,应是一个“完整社区”的概念。完整居住社区重点从保障社区老年人、儿童的基本生活出发,提出配套养老、托幼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的标准,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目前,广州各社区已推行“一站式”公共服务,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就业服务、法律服务、卫生健康、文体教育、环境保洁、治安防范、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到社区。《广州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年,广州全市90%城市社区和50%村居将建成便民生活服务圈,其中50%城市社区和10%村居将建成优质生活服务圈,全市15分钟婴幼儿照护服务圈初步形成,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力争达到5.8个,家政、维修、养老托幼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及网点进一步完善。立足当前,广州如何推动完整社区建设,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呢?本期节目一一为您解答!

一起回顾节目精华片段

  主持人:什么事让您开始关注社区建设问题的呢?

  市政协委员邓艳梅:从家庭数字化关注智慧化社区的建设 

  “我比较关注数字化,特别是家庭数字化。我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老年人也开始接触互联网,他们会使用智能手机,用微信与家人聊天。我的工作和通讯密切相关,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为千家万户带来便捷的通讯。我们一直努力推进光纤的建设工作,让更多的居民用上光纤。在过去十年,大约230万户居民用上我们的光纤。”邓艳梅表示,5G技术的覆盖也会极大改变我们的生活。在技术的支持下,家庭数字化应用就有了基础。“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时查看老人家在家里的活动状况。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我们能够及时收到提醒。” 

  “数字化技术也能保障我们的家庭安全,比如煤气安全。我们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家里的煤气设备,这些信息能够实时传送到我们的手机。如果家里煤气阀门没有关闭,或者煤气管道出现异常情况,我们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另外,我们家门口的智能摄像头,也是得益于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这些设备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管理家庭的大小事。”邓艳梅说。 

  从数字化角度关注家庭生活,也让邓艳梅委员关注到智慧化社区的建设。“数字化进家庭、进社区,能够全方位地让我们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社区生活带来的一些帮助。”

  市政协委员赵崇煦:从供水设施改造发现社区治理难题 

  “我比较关注老旧小区的供水改造,包括供水的加压设施、供水管的置换还有楼顶蓄水池的建设等。我曾收到居民的求助,他所居住的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供水设施还不完善。在广州,有很多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这些小区没有共用的用水设施,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这些小区需要进行用水改造,包括加装加压泵、置换供水管道等。近年来,广州已经完成了大部分老旧小区的供水设施改造工作,但是还有一部分的小区的居民没有享受到社区改造的成果。”赵崇煦表示。 

  他认为,这些小区还没完成供水施舍改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改造需要经过三分之二的居民的同意,部分楼层的业主已经搬走了,联系上全部业主表决并非易事。另一方面,小区没有人牵头组织居民提出申请,也是一个问题。” 

  从供水设施改造的这些个案中,赵崇煦看到了广州社区治理的现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广州各区的社区建设和治理情况,他开展了深入的调研。

  主持人:您在调研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

  市政协委员邓艳梅: 

  “我关注到,在社区托幼方面,托幼机构的位置是很紧缺的。而随着生育政策的改变,‘二孩’、‘三孩’的出现,家长对于托幼机构的需求是在不断上升的。目前,广州的托育机构配置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是需要大家想办法解决的。”邓艳梅认为,如何确保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一直是广州面临的重要民生课题。 

  “回到社区,我们希望周边的配套是完善的,比如附近有菜市场、理发店,我们走几分钟的路程就能买菜、理发。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广州很多老旧小区的配套设施是不完善的,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邓艳梅表示。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广州在探索完整社区方面所做的努力。目前,广州选了三个社区作为试点社区,分别在海珠区、番禺区和黄埔区,探索如何把完整社区打造得更好。社区应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比如社区综合服务站、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等。在商业方面,我们希望能社区能做到更便民,比如配备综合超市、快递收件点或者其他的便民商业网点。” 

  还有一些市政的配套设施,比如通信设施、供水供电设施。此外,我们还很关心停车的问题,充电设施建设、慢行系统、无障碍环境等。这些都是与完整社区建设息息相关的。”她表示。

  市政协委员赵崇煦: 

  “我看到,这几年广州推出了不少关于城市治理的创新模式,还得到了国际相关部门的一些表彰。比如广州的社区大配餐的服务,婚姻登记全程通办,城乡社区议事协商等。在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外来人口也可以跟户籍人口共同协商,共同享有权利,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赵崇煦表示。 

  同时,他也发现了广州社区治理的问题。“我们发现,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不高。当前我市社区居委会动员离退休老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参与社区管理的行为并不具有广泛代表性,多数是一种政治动员性质的参与。另外,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当前社区管理仍以街道、居委会等政府机构进行行政管理为主,社区居民对社区经济建设、文娱活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参与广度和深度不够。”他还指出,当前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工组织较少,发展还不成熟,难以对城市社区内的治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另一方面,近年来基层社工组织服务的资金基本未变,社工待遇无法提升,但生活成本在不断上升,使大量社工无法坚守社工岗位。

  主持人:您认为广州应该如何如何推进社区建设和治理呢?

  市政协委员邓艳梅: 

  邓艳梅认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需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社区服务设施、宜居环境、智能化服务、治理机制四方面内容,因地制宜探索完整社区建设方法、创新建设模式、完善建设标准,以点带面提升完整社区覆盖率,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我们可以结合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选取3-5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推进各区参照选取试点,编制试点方案。此外,我们要聚焦本地居民的急难愁盼,着眼居民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在‘一老一幼’设施建设方面,我们要建设完善15分钟路程范围内养老院、中小学、幼儿园、婴幼儿托育、社区医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点、社区适老化改造等基础服务设施, 还需要配套建设完善社区15分钟生活圈内供销社、便利店、菜店、食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理发店、洗衣店、药店、维修点、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推进社区智慧化服务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社区可以逐步推进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家庭终端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整合家政保洁、养老托育等社区到家服务,链接社区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邓艳梅认为,社区建设还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和社会筹集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区建设投资机制。多部门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系统推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市政协委员赵崇煦: 

  在社区管理方面,赵崇煦认为,广州要积极开创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路径,探索确立“社区网格结构制度”,包括“社区主网”和“社区辅网”。其中,“社区主网”以基层党政机关为主体,负责执行网格治理工作任务。“社区辅网”包括居民应急临时志愿者、各单位支援社区工作的下沉党员和相关社区应急支援群体,对网格进行人员补充和资源输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条例》,制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薪酬指导标准、福利待遇、在职培训、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制度,积极扶持基层社工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对社工组织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鼓励社工组织资源多元化,推动社会力量对社工组织经费的支持。” 

  “新市民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也应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我们应该鼓励更多外来人口参与广州的社会治理,实现流动人口同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待遇,进一步畅通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尊重新市民对广州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他们与户籍居民一样能够切实参与到社会服务、社区治理、志愿活动中来。”他表示。

  记者 卢智杰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