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访谈

【委员访谈】市政协委员赵崇煦:推进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日期:2023-11-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近日,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崇煦,就推进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话题接受采访。

  据了解,社区治理是社区范围内的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机构(NGO)、居民及辖区单位,通过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对涉及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赵崇煦表示,目前广州社区治理的主要不足表现在: 

  第一,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不高。主要体现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当前社区管理仍以街道、居委会等政府机构进行行政管理为主,居民对社区经济建设、文娱活动等主动参与不够。 

  第二,社工组织发展不成熟。社会大环境对社工的认同感低,缺乏层级清晰的职级体系和前景光明的晋升空间,大量社工无法坚守社工岗位。

  赵崇煦表示,目前广州进行社区治理具备以下优势: 

  第一,党建引领已形成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大部分社区建立完善大党委制,着眼于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社区治理工作的主心骨和动力源,让多元化主体找到参与渠道,全面提升区域共建共治共享融合度。 

  第二,基层社工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基础较好。全市拥有4200多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他们作为社工桥梁纽带,促进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区志愿队伍不断壮大,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持续注入,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持续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广州模式”。近年来,我市社区治理先后创新了“大配餐”服务、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婚姻登记全城通办、城乡社区议事协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组织公益创投、“三社联动”、慈善事业创新等特色工作,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表彰和推广。

  广州该如何推进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赵崇煦给出了以下四点具体建议: 

  第一,积极扶持基层社工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条例》,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职级体系,使社会工作者工作有标准、晋升有依据,职业被认可。适当放宽对社工组织经费来源的控制,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鼓励社工组织资源多元化,鼓励社会力量对社工组织经费给予支持。优化政府购买服务需求清单、社工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服务清单,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 

  第二,要将新市民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要出台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政策,打破社会保险、就业培训、福利待遇等壁垒,实现流动人口同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待遇。进一步畅通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尊重新市民对广州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他们与本地户籍居民一样能够切实参与到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社区治理、志愿活动中来。 

  第三,优化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水平。要积极开创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路径,可探索确立“社区网格结构制度”,包括“社区主网”和“社区辅网”。其中,“社区主网”以基层党政机关为主体,负责执行网格治理工作任务;“社区辅网”包括居民应急临时志愿者、各单位支援社区工作的下沉党员和相关社区应急支援群体,对网格进行人员补充和资源输入。进一步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数字治理模式,建立跨区域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基层治理工作效率。 

  第四,对重大项目要重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以老旧用户共用用水设施改造为例,属地居委会针对工程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困难,及时组织召开住户协调会,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问卷调查与公众参与,及时化解业主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能够加快供水设施服务到终端的改造的工程,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统筹:市政协办公厅新闻宣传处

  文字、视频剪辑:杨冬玲

  视频拍摄:冯泽概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