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访谈

市政协委员李鹏程:书法是美育,更是德育

日期:2023-11-24     

  编者按:近日,有关年轻人书法探索、中小学生书法普及的话题引起热议,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鹏程接受收藏周刊专访表示,“书法是美育,更是德育。”现转载专访内容,以飨读者。

书法长远发展 重在审美普及

  收藏周刊:最近有关书法普及的话题越来越多,书法艺考成为不少人的选择,近期“红棉杯”的获奖公布,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目前来看,您认为书法普及是否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李鹏程: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政策,鼓励与推广青少年书法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发展中发挥重要意义。“书法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众书法在国力更加强盛,民族文化自信心空前高涨的时代背景下,进入一个繁荣普及新阶段。当代书法在取得繁荣的同时,也遇上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收藏周刊:具体是什么考验?能否具体谈谈? 

  李鹏程:书法在当代艺术中处于一个既火热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 “书法艺考”“中国书法大会”等话题热度不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当代书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文化土壤不断消减,大众对书法的审美能力严重退化,这是残酷的现实,不少精英阶层对书法审美熟视无睹。最突出的现象是一些不堪入目的江湖书体进入了字库,在海报设计、影视栏目、店招、广告牌等大量采用,危害性极大,后果极其恶劣,就如病毒进入了血液,不仅颠覆了中国人对书法的至美追求,混沌了全社会对书法美的传统认知,对学习书法的广大青少年更是贻害无穷。“江湖字体”进入字库等乱象,惨不忍睹,到了非整治和非规范不可的时候。书法要长远发展,重在审美普及。

书坛“后浪”让人刮目相看  青少年书法普及显成效

  收藏周刊: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再结合这次的获奖作品,感觉年轻人的书法水平之高远超想象,在您的角度怎么看? 

  李鹏程:在我看来,现在年轻人的书法创作是“当下可喜、未来可待”。 

  “可喜”方面,一是起点高。大部分年轻人的书法基础不错,作品大多能直接取法经典,从优秀碑版和名家法帖中汲取营养。从取法、章法、结构,到谋篇布局,都训练有素,书坛“后浪”让人刮目相看,体现青少年书法普及的成效;二是视野宽。从作品的面貌反映了青少年尊重自身的文化背景,不仅是对国潮国风的追逐、对翰墨气韵的追捧,更不吝展现自我的审美品位和生活态度;三是自信强。许多青少年作品或灵动或厚重,或洒脱或恣肆,文韵深厚的审美愉悦,甚至有国展书法的底蕴。于文化场景而言,青少年一代是成长于全球化语境中的“平视一代”,对中国书法的“东方魅力”,他们能够平和客观观察,又保持坚定自信心态,感受到了青少年书法事业的兴旺和希望。 

  “可待”方面。一是急功利、有雷同,这些取向期待纠正。部分作品存在直接效仿,也有简单临摹导师的示范之作的,也有被老师手把手“灌输”出来的作品。过度辅导的现象必须克服,这样可能起步快,但长此以往,很难跳出老师的框架,更难进入高的境界;二是重形式、轻内容。“我笔写我心”的表达可待加强。炫耀“技术”的作品看似专业化,实际上消减了书法与文、史、哲等学科的天然亲和,降低中国书法厚重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大面积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书法素养和书写能力,仍然是当前的一大课题;三是入古浅、创新少,书法创作的“吐故纳新”时代风尚可待提高。回归经典是书法学习的源头,守正创新是书法发展的未来。年轻的思维与活力,不仅能唤醒更多的“传统基因”,更可待表达天真烂漫的个性,创作出更多“以文感时”的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作品。

艺考高分比赛获奖  不是学习书法目的

  收藏周刊:要成为书法大家,包含多个方面,目前年轻人可能在“技术”方面基础扎实,但要让他们保持这样的进步状态,以后的培养引导是否也值得关注?同时,是否有哪些方面需要警惕的? 

  李鹏程:书法技法的练习是短期可以完成的,而精神境界却是一生的追求。书法界有句话,“青年看才气,中年看功力,老年看修养”,写好字是一辈子的事。“人书俱老”是书法人普遍的人生追求。但在当代书法界,也经常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昙花一现,甚至会越写越差。从“小高手”成长为“大高手”的道路很长,既要有纯正的目的,又要有正确的路子,才能步步升级。 

  所以,对于青少年书法学习成长中的培养引导很值得关注。书法的意义在于修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艺考高分也好,比赛获奖也罢,需要警惕的是:千万不要以这为目的。《荀子劝学篇》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意思是说,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现实中,很多人错误认为,一旦进入一次国展,就变成了书法家。往往是,入展之时,便是一生书法学习中的终止之日。学书的最高境界,是云淡风轻,宠辱不惊,对外界的褒贬,恬淡处之,我写我心。所谓:“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

  收藏周刊:相比以培养众多书法大家为目标,是否更应该引导年轻的爱好者,真切地认识书法的魅力,这一点可以如何引导? 

  李鹏程:书法教育目标主要是普及,不是培养书法家,是让青少年人人能写好汉字,不要急于让孩子们成为“神童”“小书法家”。书法的魅力在于:通过长时间的磨练,书者在创作中把自己独特的情感、审美、性格、学识、阅历等诸多因素融入到人格的形成当中,对青少年可以产生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的综合效应,启迪观察、发现、欣赏、鉴别、动手、兼顾、应变、创新等能力。“书以载道”,于书法学习而言,持久力比爆发力更重要,没有文化支撑,便没有持久力,便会出现“伤仲永”或“江郎才尽”。 

  书法是美育,更是德育。书法教育追求“修身为本”,强调“德成而上,艺成而下。鄙亡德而有艺也”。(张彦远)书法可以陶情冶性,使人心向真向善向美。作为学校或者家长应该保持这样的心态:孩子将来能成为杰出的书法家,固然可喜可贺,但通过学习书法提高人文修养、综合素质,让青少年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高尚的现代文明人,这才是学习书法的根本,才是教育引导的伟大责任。

  收藏周刊:真正做到书法普及,您认为关键的是什么? 

  李鹏程: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如果身为中国人不懂书法文化或者书法艺术,那是可悲和可怕的。普及大众的书法文化、提高大众的书法审美是当务之急。真正做到书法普及,最关键的是要养成书法之“学”而非普及书法之“技”。从青少年抓起,除了普及书法技法,更重要的是普及书法思想,将中国书法这一华夏文明的结晶,中国文化的精髓延伸到社会生活各领域。需要全社会和书法艺术家的共同努力,让这一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文: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来源:新快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