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访谈

《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政协委员话民生|完善燃气安全管理,提高市民安全意识

日期:2023-12-08     

  日前,市政协委员、市应急管理局新闻宣教处处长方妤,市政协委员、民进广州市委会秘书长陈伟红来到《政协委员话民生》节目,一起探讨如何完善广州燃气安全管理,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

(点击音频,听详情↑↑↑) 

  如今,燃气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重要能源。然而,近年来,全国燃气安全事故比较多发,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23上半年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统计,2023年上半年共收集到媒体报道的国内(不含港澳台)燃气事故294起,造成57人死亡,190人受伤。燃气事故包括燃气火灾、爆炸、中毒等。 

  近年来,广州市内发生的燃气安全事故也值得引起重视。2021年,我市共接报燃气泄漏事故116宗,涉及天然气使用的3宗,涉及液化石油气使用的113宗,2022年,我市共接报燃气泄漏事故共127起,灼伤21人。 

  燃气为易燃易爆物品,当密闭空间中燃气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便会发生爆炸。另外,当燃气燃烧不充分时,还会释放出一氧化碳。因此,安全用气十分重要。如果处置不当,容易引起爆炸燃烧,对周边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直接冲击社会公众的安全感。燃气安全事关千家万户,与广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提高市民用气安全意识,完善广州燃气安全管理呢?本期节目一一为您解答!

一起回顾节目精华片段↓↓↓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大家的燃气安全意识怎么样?

  市政协委员陈伟红:

  “我住在天河区的一个小区,小区里的每家每户都安装了燃气报警器。有一天,邻居过来跟我说,家里的报警器一直发出细微的声响,影响正常作息。随后,我和他一起去找小区物管,物管的工作人员建议我们打开门窗通风,确认没有燃气泄漏后,可以切断报警器的电源。” 

  陈伟红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太妥当,如果发生燃气泄漏,而燃气报警器处于关闭状态,没有及时发出警报,会威胁整栋楼的居民的安全。“一旦发生燃气事故,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是极大的,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

  市政协委员方妤:

  “我长期从事安全生产工作,所以在生活中也一直保持着职业敏感。我特别关注燃气安全,我发现海珠区的一些老旧小区的燃气管道已经使用超过20年了,我比较关注这些管道的情况,担心它们存在燃气泄漏的风险。在家里做饭时,我会先闻一闻厨房里是否有异味,在确认燃气管道安全的情况下才会打开燃气灶。”方妤调研发现,海珠区的不少市民的用气安全意识还是比较高的。 

  “从我自己工作的角度看,燃气事故大多数都是因为泄漏导致的,所以我特别关注燃气的泄漏问题,燃气设备设施老化、使用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等是发生燃气泄漏的重要原因。我住的居民楼安装的燃气管道已经20多年了,我担心管道老化会引起泄漏,所以我把家里的管道、燃气灶和热水器都更换了。而室外管道方面,我咨询过燃气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小区以外的管道是归燃气公司管理的,而进入小区后的这部分管道是归小区物业管理的,所以燃气管道需要多方共同维护。同时,她强调,每一位市民都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因为一旦发生事故,波及的范围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您认为广州在燃气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

  市政协委员陈伟红: 

  “我曾在房地产行业工作30多年,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楼房的排污、排水等基础设施达到一定年限后,基本都需要更新改造。同样地,燃气管道也有一定使用年限,到期后需要及时更换。”陈伟红调研发现,建成时间在20-30年的管道在越秀、荔湾、海珠、白云、黄埔、天河等相关路段均有分布,且大部分管道位于老城区,地下管线密集,运行环境复杂,这些日渐老化的管线成为城市重大安全隐患之一。 

  “燃气管线、设施的老化或损坏,直接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全市开展燃气管道安全评估及改造刻不容缓。”她认为,在全面摸清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底数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更新改造标准,明确更新改造对象范围,有序推进广州市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十分有必要。 

  市政协委员方妤: 

  “我在调研中发现,广州市的燃气设备设施老化现象比较普遍,最早使用液化石油气的用户距今已经40多年了,近二十年来,燃气用户急增,不少用户的燃气器具从未更换、老化严重,存在燃气泄漏的隐患。早期铺设的燃气管道未经科学设计施工,燃气管道老化现象严重,埋在地下的管线易受腐蚀、震动等影响,管道破裂、漏气等现象不能被及时察觉,极易造成大量燃气泄漏发生事故。”她表示。 

  “另外,一些燃气经营单位未按规定时间上门为用户检查燃气安全,或者上门检查时,用户不在家,导致无法完成检测。有的用户为了房屋的美观,装修时将燃气管道包封、暗封和私自改动燃气管道的现象仍存在。”方妤表示,液化石油气的钢瓶和阀门缺乏定期检测,质量不合格的钢瓶存在漏气风险,造成事故。 

  “另外,我发现不少用户燃气安全意识淡薄,不清楚安全用气基本知识和应急处置办法。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不知道如何发现和检测燃气泄漏,对燃气公司提出的更换燃气设备建议置之不理。一旦发生事故,这些用户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甚至急忙之下错误处置,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她说。

  主持人: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呢?

  市政协委员陈伟红: 

  “首先,我们要明确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对象范围。市城市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广州市燃气设施实际运行情况,对市政管道、庭院管道、立管、场站设施、用户设施等进行梳理,明确、细化更新改造对象范围。此外,科学评估也很重要。有关部门需要摸清城市燃气管道和设施种类、权属、构成、规模,摸清位置关系、运行安全状况等信息,掌握周边水文、地质等外部环境,明确老旧管道和设施底数,并组织符合规定要求的第三方检测评估机构和专业经营单位进行评估,建立更新改造台账。”陈伟红表示。

  市政协委员方妤: 

  “市城市管理部门在审批燃气建设项目时,要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和把关,加强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技术规范指导,确保在设计、审核、建设阶段不留下先天性事故隐患。”她认为还要加强监管执法。燃气安全主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黑气站打击力度,加大对餐饮行业燃气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强制餐饮企业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对使用超期限未检验和检验不合格或者报废的钢瓶的单位加大处罚力度,提升燃气经营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燃气安全主管部门需要定期组织开展燃气安全知识培训,强化餐饮行业人员燃气安全意识。相关部门还要广泛开展燃气泄漏应急演练,提高用户安全使用燃气的意识和自救能力,自觉抵制违章操作现象。燃气安全主管部门要将我市发生的所有燃气安全事件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号、新闻媒体对外界公开,并汇编成典型案例小册子,发放给社区居民,进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并定期在公共场所和小区公告栏张贴燃气安全自我检测的方法等宣传海报,提高全社会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她说。 

  她认为,广州还应加强燃气安全智能化建设,广泛推广家庭燃气泄漏报警装置,设置先进的管线安全监测保护系统。“我们可以逐步推行智能化技术,采用先进的自动监测保护系统和燃气管道泄漏的人工监测、定期巡回检查制度,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实现燃气设施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记者 卢智杰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