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委员“动起来”履职“活起来”——广州市政协高质量建设委员工作室记事
日期:2024-01-04
编者按:1月4日,人民政协报第4版刊登文章《委员“动起来”履职“活起来”——广州市政协高质量建设委员工作室记事》。现转载全文,以飨读者。
2023年以来,广州市政协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出台规范建设指导性文件,依托政协专门委员会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委员工作室。委员工作室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各自履职阵地,聚焦党委、政府所需,依托专委会所能,发挥委员所想,围绕群众所盼,创新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路径,极大地激发出委员履职实践内生动力。
搭好台:“建管用推”确保高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政协要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市县政协如何让这一要求落地?2023年6月,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广州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管理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一出,随即在市政协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不少委员当即表示,希望牵头成立高水平的委员工作室。谭国戬委员正是其中之一,他一直立足实践,深入街区进行调研,关注民生问题,为广州城市发展鼓与呼。谈及成立委员工作室的初衷,他说道:“委员工作室能够帮助我做好提案的深化工作,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城市治理体系里的‘大交通’相关的提案,今年我们解决了第一个层面,明年需要解决第二个层面,这就需要更多的委员、各行各业的人群合作,把大家的力量集合起来。”
广州市政协第一个委员工作室——曹志伟委员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2020年获得市政协正式授牌,2021年7月被人民政协网评为“杰出委员工作室”。目前,加入曹志伟委员工作室并肩履职的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有20多位。工作室成员之一的广州市政协委员朱天芳说:“加入工作室后,大家往往会针对一个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然后擦出火花、达成共识,调研工作马上就开展起来。”
曹志伟委员工作室组织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开展“旧厂微改造及乡村振兴”专题调研
“总结推广曹志伟委员工作室建设经验,高质量推动委员工作室建设,支持履职优秀的政协委员成为工作室发起人,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积极汇聚各方力量和资源优势,创新性开展各项履职工作。”市政协联络委负责同志用“领头羊”“火车头”“轻骑兵”来形容委员工作室的发起人。
2023年8月,在综合考虑委员履职情况、专业素养、团队能力、场所条件等情况后,广州市政协按照《方案》制定的规范性原则,重点打造了王河、王骞能、郑子殷、谭国戬、吴非凡等五个示范性委员工作室。
“这是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是更好发挥委员专业特长、拓宽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的有益探索,对于更好地发挥政协委员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推进建言献策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协党组对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安排。
五个工作室均按照“六个有”的标准建设,即有名称标识、有负责人员、有固定场所、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计划、有履职成果。其中,“履职成果”要求工作室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履职活动,每年至少提交1件提案(含百姓提案)、报送1份社情民意信息。
“委员工作室不是孤立的,而是包括建、用、管、推的系统工程。”市政协主席会议直接领导委员工作室建设管理工作,主席会议成员根据分工,加强对分管专门委员会相关的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工作的领导,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明确了各个专委会、办公厅各处室在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管理中的责任分工,形成协同推进、各司其职的工作推进机制。
各专委会则主动与发起委员沟通,深度分析其界别、专业、行业特色和所具备的优势资源,介绍外地政协委员工作室的成熟履职经验,协助委员工作室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将委员参加委员工作室履职的情况纳入履职评价予以赋分,作为委员履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评比表彰的参考依据,进一步强化委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唱好戏:立足特色协商见成效
“从今天起,我们又多了一个身份,多了一份责任!”2023年8月30日,在广州大学南校区数理楼八楼会议室,随着红绸被揭开,广州市政协王河委员工作室正式亮相。
“设立工作室不是走形式,更不能走过场,期待委员工作室用好阵地,搭好平台,发挥聪明才智,为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沟通平台。”市政协对委员工作室创新履职形式、提高履职质量寄予厚望,要求政协委员履职要立足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找准抓手和切口,协商议政、建言献策,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给城市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把民主协商做得更好、更有新意、更有成效。
近半年来,各委员工作室坚持社会所需和委员所长相结合,利用委员专业特长和优势资源积极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市政协委员王河曾主持设计珠岛宾馆、松园宾馆,参与永庆坊微改造设计等,被评为南粤工匠技能大师、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名师。其委员工作室则着重发挥委员个人以及带领团队的专业学科优势,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岭南传统工艺美术非遗文化传承、汉字建筑与岭南园林文化传播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王河委员工作室设立以来积极组织履职活动,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学者考察广州松园,并就“统一建设、成片改造,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广州城中村改造”“传承与延续村落历史文化”“探索开放技术移民,建立多元化的科研人员评价机制,打造广州‘国际院士港’”等话题座谈研讨,还邀请专业人士、界别群众共同参加《关于大力鼓励广州市建设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推进工程保证保险制度的建议》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向职能部门反映有关方面等具体情况。
王河委员工作室走进乡村作主题交流授课活动
王骞能委员是出色的企业家,把委员工作室建在了番禺区南村总商会,则是为了发挥所在商会、协会、园区等资源优势,组织工商联界别人士、青年企业家积极开展“入村进企”等办实事活动,解决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工作室设立以来,定期开展接待群众来访,聚焦基层群众关注的“购药难”等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市区政协委员研讨,针对性提交提案,为推动有关问题解决作出应有贡献。此外,王骞能委员工作室广泛联系爱心企业,先后8次参加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等组织的公益慈善活动,累计捐款捐物价值67.15万元,为困难群众送上一份暖暖的祝福和关怀。
王骞能委员在委员云工作室连线接待群众
郑子殷委员既是一名律师,也是一名公益人,投身志愿服务18年。郑子殷委员工作室的特色是“慈善+法律”,依托广东狮子会等慈善机构,与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道办事处长期合作,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运用法律专业和慈善资源协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传播慈善和法治文化,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发挥法律专长,在社区适老化、适残化微改造,残疾人支持性就业,社区困难群体帮扶等领域,引领慈善组织深入帮扶,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以及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方面发挥作用。郑子殷受邀走进广州市铁一中学等5所学校,累计为18300名师生讲课;分别到各地教育、民政、检察、公安和司法系统,作专题辅导讲座;参与《说法》《问律师》《识骗防骗--守护“夕阳红”反诈科普》等直播节目,极大发挥了工作室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工作室还积极协调广东狮子会与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道、荔湾区金华街道进行社区微改造项目,相关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郑子殷委员参加2023年“羊城慈善月”系列活动之一“慈善第一课”
谭国戬委员工作室选址定在聚集了大量中小型高新科技民营企业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精准对接群众的需求,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工作室自设立以来,谭国戬委员已认领并培育提交了2件“百姓提案”,多次接待群众来访,听取民意。2023年9月4日,谭国戬组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百姓提案”人面对面协商办理“关于整治城中村不规范收取水电费行为的建议”,获得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在委员工作室内,群众可以通过小程序提交“百姓提案”,目前,已经进行了多场“百姓提案”提案单位办理会,新酝酿一个关于小学生减负的“百姓提案”。谭国戬认为,委员工作室应坚持委员为主、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委员坚持“从界别中来”,倾听民声、反映民意,促进“下情上达”;又“到界别中去”,宣传政策、解疑释惑,促进“上情下达”,推动党委和政府政策导向与群众民情民意的双向互动、同频共振。
谭国戬在委员工作室与百姓提案提交人、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围绕“百姓提案”进行沟通与交流
吴非凡委员工作室则专注于岭南文化、粤剧文化传播。吴非凡说,希望通过加强与港澳地区政协委员和港澳人士联系,赴港澳开展粤剧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传播交流,增进港澳人士对内地的理解与认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认知。同时,结合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及广州市少儿粤剧课本剧实践基地的建设推动三地青少年文化交流及传统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的交流,鼓励带动更多港澳青少年走入大湾区,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祖国的强大。吴非凡委员工作室设立以来,主要开展了青少年粤剧教学,创编新时代的课本剧、红色基因题材的粤剧及粤语童谣,以实际行动推动粤剧艺术传承;发动文艺界人士广泛开展文化惠民志愿服务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吴非凡委员到基层街道送文化慰问群众
一名委员牵头、一个专委会服务、联系一个界别、辐射一个区域、带动一个领域……委员工作室日渐成为接地气、知民情、解民忧、聚民心的重要平台。
答好卷:“十”字联动提升履职效能
市县政协作为人民政协的基层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在基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届广州市政协致力于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在城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积极推动各级政协组织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密切协作,形成了“十”字履职模式。委员工作室的成立也为“十”字履职模式落地提供了新抓手。
打开电脑、戴上耳麦、拿出纸笔……2023年9月27日,王骞能准时上线“云工作室”接待群众。所谓“云工作室”是广州市番禺区政协在2023年打造的一个协商平台。从2023年6月起,每周都有2名政协委员在区政协委员云工作室与群众开展连线互动。群众可以通过“禺好办”和“晓屋”小程序进入“番禺区政协委员云工作室”,与政协委员连线对话。
王骞能委员工作室是番禺区内第一个使用云工作平台的个人工作室,也是番禺区与市政协委员联合共建的第一个工作室。番禺区政协主席覃海深在工作室授牌时说,希望王骞能委员工作室倾力服务大局,密切联系群众,真情服务企业,在彰显特色、提升成色中展现风采、打响品牌,创出好经验,树立新标杆。
截至目前,王骞能已在“云工作室”坐班3次,帮助群众解决了学校路段交通拥堵、“僵尸车”乱停乱放、婴幼儿门诊挂号难等问题。利用委员工作室收集的信息,王骞能完成了两件“百姓提案”,分别是“关于全面清理整治‘僵尸车’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提案”和“关于改造广州市人行道的提案”。接下来,王骞能委员工作室将工作室线下深耕与线上“云工作室”创新融合,以“百姓提案”工作为抓手,着力打造“界别+基层”“百姓提案”“互联网+”立体矩阵,及时反映群众诉求,着力提升为民服务的精准实效性。
2023年8月30日,在王河委员工作室里,部分市政协委员也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茶聊会”。大家围绕如何做好“百姓提案”工作、如何加强与界别群众的联系等各抒己见。市政协委员付伟把委员工作室比作“支点”,认为委员工作室可以发挥“节点”“哨点”的功能,为做好“百姓提案”工作提供了新渠道。市政协委员卢捷则认为,委员工作室可以充分发挥委员双向交流作用,开展更多跨领域、跨界别、跨专题的协商,让委员工作室“实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我认为,可以进一步探索完善委员之间横向合作开展工作模式、市区两级委员的联动开展工作模式、与委员工作室所在区域的政协组织之间的联动工作模式,形成有效的工作合作机制。”谭国戬的话讲出了几位委员工作室发起人的心声。
郑子殷也表示,将会加强与街道“两代表一委员”的联系沟通,先从身边做起,发动更多的公益慈善力量,去助力解决社区治理问题。“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形成社区治理的‘样板房’,为其他地方解决同类问题总结归纳出一些经验。”
在实践中,市政协各委员工作室利用好履职阵地实体化功能,把界别群众请过来、让履职成果传出去,推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深入更有成效。
通过委员工作室,市政协委员将履职重心前移,旗帜鲜明亮出委员身份、成为责任主体,阵地意识进一步增强,履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激发。据统计,王河等5名委员设立工作室以来,委员履职频次增加30%以上,共计提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问题累计50件。各工作室更加突出带动作用,主动强化联动履职,发挥好统战功能,固定联系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人士,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互动沟通,各工作室的整体实力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广州市政协将继续立足委员职业专长和界别优势,不断创新委员到基层履职模式,利用委员工作室平台,在调研、视察、监督中充分发挥委员所长,提升委员履职实效,使委员工作室成为群众和企业身边的服务平台、宣传平台、联谊平台。
图文:人民政协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通讯员 李健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年1月4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