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文史

沙湾紫坭糖厂:我国首家自主设计建造的蔗糖厂曾经有多“甜”?

日期:2023-10-19     

  苏式文化街、吸睛涂鸦墙 、巨型大烟囱……漫步在紫泥堂文化创意园内,人们可在原来紫坭糖厂的万吨仓眺望最美江景:面向沙湾水道,不远处的三善大桥车水马龙,夕阳西下时,满江霞彩,再配以园区里随处可见的旧设备,让人恍如穿越至20世纪50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为广州市首批工业文化遗产,紫泥堂文化创意园前身为原广东省最大规模蔗糖厂——广东省国营紫坭糖厂,这也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甘蔗糖厂。1953年紫坭糖厂建成投产后,鼎盛时员工多达4000人,曾经广东省每四根甘蔗就有一根在这里榨汁制糖,贡献了全省蔗糖产业税收的三分之一。 

  七十载风雨变迁,紫坭糖厂焕发新姿。自2013年开始,广州市紫泥堂创意文化有限公司着手将紫坭糖厂工业遗迹与文化、旅游、电影、科技等元素进行融合重生,重新设计出带有独特工业艺术气息的文化创意园区。2022年1月,这里被认定为“广州市首批影视拍摄取景地”;同年,荣膺国家级AAA景区的称号。今年以来,广东国营紫坭糖厂又先后成功入选第一批广州市工业遗产名单和第二批广东省工业遗产名单。

变迁与成长 

从“甜蜜”事业的正式起步到开创先河 

  从1953年压榨车间维修榨蔗设备使用的车床机头,到1960年机修车间加工零配件用的350牛头刨床,在园区里的“广东省国营紫坭糖厂工业历史博物馆”门前,两台锈迹斑驳的机械设备仍在无声诉说着紫坭糖厂当年的历史。 

  1951年8月,广东糖业公司为解决由于农业发展引起的甘蔗过剩问题,拟定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选址新建一间日榨1000吨甘蔗的糖厂。1952年,确定在当时的番禺县九如乡紫坭村河涌岗西南部的河滩地带设厂。 

  1952年,紫坭糖厂建厂计划经中央相关部门批准同意。10月,糖厂开始基建工程,破土施工。历经10个月的日夜奋战,紫坭糖厂在全体基建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的努力下胜利竣工。 

  1953年11月26日下午2时30分,紫坭糖厂试榨成功。11月28日上午7时,这里生产了第一包白砂糖。1953年12月2日下午4时30分,紫坭糖厂建厂后的第一个榨季(1953-1954)正式开榨。至此,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间大型糖厂的“甜蜜”事业正式起步。第一个榨季133244吨,产糖14731.4吨。

  1956年10月,紫坭糖厂完成第一次扩建工程,由原来的1000吨扩为2000吨。 

  1959年,紫坭糖厂成立综合利用车间,推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方法,率先利用蔗渣进行造纸生产。 

  1964年11月,紫坭糖厂进行第二次扩建,先后完善了供煤及蔗渣运输系统,增设了起煤码头、蔗渣卸运码头等,制糖生产能力由原来的2000吨提高至2300吨。 

  1966-1976年期间,紫坭糖厂坚持生产正常化,榨蔗制糖从未中断。经过不断发展,紫坭糖厂从单一的制糖企业发展成为以制糖业为主,造纸、水泥等多种经营并存的综合性企业,开创了同类企业发展的先河,成为当时广东八大糖厂之一。 

辉煌与转型 

从依托制糖主业多元化发展到停止甘蔗制糖生产 

  乘着改革开发的东风,1981-1982年期间,紫坭糖厂又完成了2次扩建工程,更新了96%的制糖设备,可产精糖、优级白砂糖、赤糖等,制糖生产能力扩至日榨甘蔗4000吨以上,少数榨季日榨量超5000吨。 

  1984-1987年期间,紫坭糖厂多元发展势头更劲。1984年5月,新建第一条生产线的饮料车间,1987年新增蔗汁生产线。1985年12月,建成第一台1.2万千瓦发电机组,1987年又新增2台1.2万千瓦发电机组,使电站装机容量扩至4.5万千瓦。1986年,新建年产六万吨的新水泥厂并于1987年10月投入使用。与此同时,紫坭糖厂召开了多项全国级科学会议,厂内含笑牌白砂糖质量获得全国亚法糖质评第一名的“三连冠”。 

  依托制糖主业,紫坭糖厂发展成为制糖、发电、造纸、酒精、水泥、机械制造、饮料生产等多元化发展的大型国有企业。

  1990年的《广东年鉴》显示,当时的紫坭糖厂固定资产1亿多元,年产值7000多万元,年税利2000多万元,年销售额1.5亿元以上,为国家积累资金6亿多元。产品有:含笑牌优级白砂糖、一级白砂糖;有光纸、凸版纸、书写纸、色有光纸、包装纸;325、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商品电;食用酒精,汽水、蔗汁饮料等产品。该厂日榨甘蔗5000吨,热电分厂装机容量为4.5万千瓦,水泥、机制纸、酒精和饮料的年产量分别为6万吨、8500吨、3300吨、500万支。 

  改革开放以来,紫坭糖厂深化改革,抓好企业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主产品“含笑牌”一级白砂糖长期是轻工业部和广东省的优质产品。通过国家二级计量、节能企业复查,糖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工交司评为1988年中国行业50家最大经营规模工业企业,位于食品制造行业第33位。1990年下半年,糖厂利用蔗汁生产线生产豆奶,深受消费者欢迎,主要产品还包括橙汁、沙示、白柠、香蕉等口味的汽水和菊花茶等。1992年10月,被列为广州市国有工业企业第二批实行开放经营、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

  根据1997年出版的《番禺年鉴》,1995~1996年榨季全国甘蔗糖业质量评比工作会议上,紫坭糖厂含笑牌一级白砂糖再次获得全国质量冠军,并荣获轻工总会蔗糖业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授予的最高荣誉“连续10年荣获质量优秀金质奖”。同时,该厂也再次获得“甘蔗糖业质量赛中连续三年名列前茅的企业”称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发展,从计划经济时代一路走来的紫坭糖厂因甘蔗原材料短缺及制糖政策的变化,经营日益困难。1998年,紫坭糖厂决定停止甘蔗制糖生产,宣告结束长达45年的制糖生产历史。 

  2003年,紫坭糖厂经上级批准关闭,同时成立广州紫坭热电有限公司,托管紫坭糖厂的资产,并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2009年,紫坭糖厂和紫坭热电公司整体移交给番禺区政府接管,由番禺区国资局履行管理职能。 

蝶变与重生 

从一度荒芜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自1998年改制停产后,广东国营紫坭糖厂一度由于得不到有效维护而荒芜。 

  根据2009年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原厂址占地36万多平方米。近8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内,有1953年建的厂房、水泵房、仓库、苏式办公楼和宿舍楼等11栋,50年代后期扩建的厂房2幢,60年代至90年代扩建的厂房25幢,还有码头。机修厂内机器设备23台全部尚能使用,其中有1952年东德产卧式机床、1953年苏联产龙门刨床,以及国产机床机头、钻床、30吨吊车。这些均是我国工业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佐证,也是代表广东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珍贵实物。 

  2012年,紫坭糖厂转型发展,厂房主要物业整体出租,用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打造紫泥堂文化创意园。2013年,紫泥堂文化创意园正式开园。园区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拥有创新科技、当代艺术、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业态。

  紫泥堂文化创意园以工业厂房为主体,通过对旧厂房的合理设计,重新规划、保留、活化和改造,利用历史人文景观、工业遗址等文化元素与当下文旅热潮相融合。同时,以“让生活艺术起来,让艺术流动起来”为宗旨,在原有工业遗迹和苏式建筑风格的布局特征上,打造集电影产业、艺术产业和生活休闲配套服务于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走在园区里,随处可见当时原厂区遗留下的旧设备和具有70年历史的旧厂房。从现场来看,整个紫坭糖厂的原貌得到较大保留,也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工业历史遗迹。不少改造可圈可点,巧妙地与当前的园区建设结合在一起。如由原来厂区留下的钢筋改成了园区里的多处艺术装置,原厂区游泳池改造成园区入口处的荷塘,原游泳池更衣室改造成了游客服务中心。 

  原为当年糖厂主要办公大楼的苏式文化街,是苏联专家设计、我国建造的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现打造成文化街,引入设计、轻餐、文艺等属性的业态。 

  苏式文化街的苏式楼建成于1953年,原为广东省国营紫坭糖厂职工宿舍,后改为综合办公室、技术部办公楼。大楼整体为砖木混合结构,共有两层,每层有10个单间,连续拱券式外廊、坡屋顶、封闭式檐口,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苏联式建筑,也是广州目前少有的保存完好的苏联式建筑。该建筑还保留了整个厂区内唯一的“Y字型”外楼梯。苏式楼的独特结构与装饰效果高度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美学特征,已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打卡点”。

  原为紫坭糖厂主要码头及仓库的万吨仓,和顺德隔江相望。1956年,邓小平、叶剑英、陶铸、朱光等国家及省市领导人就是在这个码头离船登岸视察紫坭糖厂的。在原有大空间仓库的基础上,园区将其改造为各具特色的多功能展厅,已举办上百场国际艺术展览、服装发布会、商业拍摄等活动。 

  “园区里完整保留了88幢旧工业风建筑,具有浓厚的年代气息与独特的历史美感,可满足科幻片、历史片、年代片等电影题材的拍摄需求。”广州市紫泥堂创意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光表示,近年来,园区以打造电影拍摄基地为重心,引进优秀电影产业关联机构,已形成电影拍摄产业闭环。 

  梁光表示,未来紫泥堂将以创建国家4A景区为目标,促进工业遗迹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文化产业与金融相结合,打造成为文旅融合、文商融合、文科融合、文金融合的文旅风投小镇。 

【遗产名片】 

沙湾紫坭糖厂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西安路7号 

  历史沿革 

  1953年8月,紫坭糖厂建立,是我国利用自有技术设计的日榨1000吨大型糖厂。1954年底,糖厂由原来单一的制糖企业逐步发展成多元化多种经营的企业,生产有机制糖、商品电、机制纸、水泥、酒精和人造板等多类产品。20世纪90年代中期,甘蔗种植面积锐减造成制糖原料短缺,糖厂逐渐衰退。1998年6月,紫坭糖厂停产。 

  价值特色 

  历史价值:广东省国营紫坭糖厂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自行设计安装的第一座大型甘蔗糖厂,部分现存钢结构构件来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首批大型机械化糖厂之一的惠阳糖厂,是我国近代甘蔗制糖工业诞生的重要物证。 

  科技价值:紫坭糖厂的立式管道中和器等技术设备在全国推广,为我国制糖工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主产品“含笑牌”一级白砂糖长期是轻工业部和广东省的优质产品。 

  艺术价值:紫坭糖厂从生产区的整体布局到建筑设计都体现“形式追随功能”的理性主义原则,生产区、厂前区、宿舍区依山傍水,展现出简洁、清晰、朴素、理性的气质。 

  现状保存和使用情况 

  现有厂房近100栋,其中4栋苏式建筑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部分建构筑物空置,部分用于商业商务使用。 

  活化利用情况 

  在保存厂区工业遗迹和原苏联式建筑风格与布局特征,引入创新科技、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艺术教育、生活休闲等业态,打造具有“工业山水”意蕴的现代文化创意园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徐雯雯

  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苏俊杰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