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电梯厂:让广州制造“更上一层楼”
日期:2024-10-29
如今,当人们走进高楼大厦,电梯成为不可或缺的建筑元素,它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了便利,也为高层建筑的使用与发展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2024年10月15日,广州市地方标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规范》发布实施,这既是全国首个省会城市地方标准,也是目前体系最为完备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规范。据了解,广州从1997年批准第一台加装电梯开始,经历了整整27年,截至2024年9月底,全市累计推动加装电梯批复通过18005台,建成15190台,惠及居民100多万人,审批和建成数在全国排名第一,未来还将为更多居民的生活带来改变。
而支撑起这些改变的基础,正是广州持续创新发展的电梯工业。从广州金属结构厂在1973年造出第一台电梯,到1976年该厂改名为“广州电梯厂”,直到今天,五十多年间,广州电梯工业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如同搭乘电梯一般奋起直追,让广州制造“更上一层楼”。
顺应城市发展,探索电梯制造
广东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据《广州市志》记载,广州市的电梯制造业始于1973年,当年,广州金属结构厂根据一机部的安排,按照上海提供的图纸试制出一台3吨载货电梯,这是广州市第一部电梯。1976年,该厂改名为“广州电梯厂”,按照电梯安全规范生产客、货和病床用电梯。创业初期,电梯生产发展缓慢,1976年只生产了11部电梯。当时职工人数共512人。
尽管有些缓慢,但是广州在电梯专业制造方面的探索已然展开,并且逐步走上了平稳发展的轨道。1977年5月11日,《广州日报》报道称,广州电梯厂试制成功广州第一台一米/秒KT-1000乘客电梯,这种新型电梯自动化程度较高,除装有自动平层、自动开门等自动化装置外,还具有轿厢命令、厅外召唤、顺向截停、自动换向等性能,还具有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
广州电梯厂正式成立后的第二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广州市的电梯生产有了明显的发展,1979年年产电梯90部,超过了前6年的总和,开始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但是产品档次还处于低水平。
《广州市志》中提到,自1980年起,机电行业先后实施了颁发生产许可证、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实行优质优价、淘汰落后产品等政策措施,同时针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研制了一批高水平的新产品,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机电一体化产品,其中较为优秀的就有广日牌载客电梯。
1981年6月,《广州日报》报道称广州市的电梯生产是“节节高升的事业”,其中提到,在1949年以前,全市只有六十多台电梯,数量少,型号规格也少,但发展仅仅不到十年,广州市就有了四百多台电梯,种类包括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医院用的电梯、住宅楼用的电梯和自动扶梯等等。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宾馆、饭店和高层住宅都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兴建起来,对电梯的需求可谓是与日俱增。放眼全国各地,有七个城市包括天津、上海、北京、广州、苏州,西安、沈阳共八家工厂专门生产电梯,其中广州电梯厂在1980年生产了164台,1981年5月份已接受了200台订货。
引进外资、消化技术,使经济效益“高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州市电梯行业从1981年12月开始,先后两次以对销贸易方式引进日本日立制作所电梯制造技术,使广州市的电梯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为了加速广州市电梯工业的发展,1982年7月,广州市电梯工业公司成立。该公司是由广州电梯厂、广州电梯配件厂、广州电梯安装维修服务中心、广州电梯研究所及广州电梯经营销售服务部等五个单位组成。1986年1月,广州市电梯工业公司改为生产经营服务型的经济实体,1987年改称广州电梯工业公司。《广州日报》报道称,这是我国中南地区第一家电梯专业公司,是广州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项目。
《广东省志》记载,1982年,广州电梯工业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兼松江商株式会社签订了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日立电梯技术合同,生产“广日牌”电梯,由日立制作所提供电梯制造图纸、设备,以及产品的主要电器控制元件,由广州电梯厂供应生铁平衡块进行补偿。1982年3月引进技术合同正式生效后,广州电梯厂组成技术引进办公室,对引进的交流调速、交流双速、直流快速等3个系列16个规格的电梯技术进行全面的消化。
1982年成立广州电梯工业公司。
1983年,在白天鹅宾馆,一部崭新的电梯投入使用,这是广州电梯厂安装的第一台日立复合电梯,这台交流调速复合电梯正是该厂根据1982年3月同日本签订的技术引进合同引进的,这台电梯运行舒适、安全可靠、控制方便,在白天鹅宾馆十三层综合大楼供人们使用。
1988年,广州电梯工业公司又推出三款新产品:EGL型直流高速客梯、B1000-2S45交流双速病床电梯、B1000-2S60交流调速病床电梯。第一种电梯是该公司引进日立技术生产的一种直流无齿轮高速客梯,经专家鉴定已达到日立同类电梯的水平。后两种电梯则是该公司引进、消化日立技术自行设计的新产品,在当时是我国病床电梯的新品种,适用于高层医院大楼使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广州市妇婴医院使用,都对产品性能非常满意。
不断提质的电梯产品和不断扩充的电梯型号为广州电梯工业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数据。《广州市志》记载,到1990年,广州电梯行业产品有引进技术的新产品广日牌电梯和老产品广州牌电梯两类,计有4个系列43个标准规格,广州市电梯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其中广东市场占50%以上。1990年,广州电梯工业公司的电梯产量为786部,其中广日牌电梯335部,工业总产值1.12亿元,上缴利税1158.83万元,其时,广州市电梯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广州市机电工业的支柱行业。广州电梯工业公司成为国家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定点电梯生产骨干企业,国家机械工业部批准的机械行业骨干企业。
1989年电梯行业第一个获得国家建设部优产品荣誉。
狠抓售后、重视服务,使名牌产品“远行”
重视售后服务,是20世纪80年代初广州市机电行业调整后出现的一个新气象。广州电梯厂正是其中积极摸索的一员。
《广州日报》曾在1980年的报道中提到,广州电梯厂是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家电梯厂。在电梯供不应求、生产忙碌的情况下,还要不要分出注意力考虑为用户服务呢?在当时,这个问题成了全厂职工反复思考的问题。广州电梯厂的职工们多次讨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应当注重服务质量。
他们认为,随着电梯生产的发展,今后电梯供需紧张的矛盾将得到缓和。搞好服务态度,取信于用户,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电梯生产具有特殊性,是部件交货,安装不好会直接影响使用质量,使用户受到损失,因此即使生产任务饱满,也应当确立为用户服务的思想,改善经营作风。
广州电梯厂抽调三十余人组成安装维修服务队,负责为用户安装电梯、维修电梯,这改变了过去厂里只管生产不管安装的状况。当时,珠江衬衫厂盖了七层的生产大楼,要求该厂帮助安装电梯,该厂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安装完毕,使电梯及时投入使用,收获了客户的好评。
广州电梯厂尝到了“甜头”,马上“乘胜追击”,抓紧培训技术力量,逐步扩大安装维修队伍,还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服务措施,如对易损坏零配件,增加随机附件,一年内免费维修,一年后也只收提供零配件的成本费等。这些措施放到现在来看,可以说是产品制造企业普遍采取的“保修服务”,但在当年,这可以说是制造行业对于售后服务的有益探索。
除了增加售后流程,还能不能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他们又看准了“简化流程”这一招。过去,客户来厂里联系业务,哪怕是购买几块钱的小配套件,也要经过三四个科室才能解决,手续十分麻烦。1980年2月,厂里专门成立了经营业务科,实行对外服务一条龙,一般的业务问题,来经营业务科跑一次就可以解决了,这可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的效率,让大家都省心省事。
1980年7月19日,《广州日报》发表头版文章,报道了广州电梯厂通过生产、安装、维修等多项服务,把经济效益搞活的故事,并提到了热情服务带来的显著效益:当年的一至五月份,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7%,该厂提前一个月完成上半年生产任务。
沿着为客户服务的思维,广州电梯厂还积极根据用户需要,扩大电梯的品种规格。在1979年,广州电梯厂还只生产货梯、客梯、医院用电梯、杂物电梯四大类型、八种规格的标准电梯。到了1980年已经发展到四大类型三十多种规格了,同时,还根据用户需要生产了不少非标准电梯。比如,武汉某冷藏库是重点工程,急需四台冷库电梯,要求三个月交货。广州电梯厂很重视这个订单,组织职工突击生产,按时保质交了货。
1982年1月12日的《广州日报》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来自广州电梯厂的广告,内容是“广州电梯服务中心隆重开幕”。广告词中写,“广州电梯厂系国家建委定点电梯专业生产厂,工艺装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为广大用户提供品类齐全、规格繁多、美观大方的交、直流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医院用电梯和杂物电梯。按照特殊要求,专门设计。质量‘三包’,畅销全国,深得广大用户信赖。”为了更好地为用户做好综合服务,该厂在广州市中山六路60号开设“广州电梯服务中心”,即日起正式对外营业。广告中还附上了广州电梯厂的电话。
广州电梯厂的做法适应了消费市场的需要,产品走得越来越远,遍布全国二十七个省市。1983年,《广州日报》记者从广州电梯厂经营科驻深圳办事处的同志那里获悉,在深圳电梯市场上,除北京、上海、天津等电梯厂外,还有日本、中国香港等地的厂商参加竞争,但由于广州电梯厂实现生产、安装、服务一条龙,该厂生产的电梯在深圳市场上的销量占深圳电梯总销售量的四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扬帆出海,驶向未来
墙内开花,香飘远方。在产品硬实力与服务软实力齐头并进、均列前茅的情况下,广州电梯工业公司生产的电梯产品声誉渐高。1986年,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和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了我国第二批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和扩大外贸自主权企业,广州市17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广州电梯厂被批准为扩大外贸自主权的十个企业之一。
在靠近港澳地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情况下,广州电梯工业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让该厂电梯漂洋过海。该公司一方面广交海外朋友,及时掌握海外市场信息,参照国际惯例,逐步建立自己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至1990年,该公司分别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和中东建立了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另一方面,该公司还发动职工在产品质量下苦功夫,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广日牌电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1988年,由广州电梯工业公司引进日本技术生产的广日牌YP型交流调速电梯首批销往澳门,总共七台,其中客梯5台,货梯2台,为升高16-22层的高层电梯,这意味着广州市生产的电梯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此外,在中国香港、泰国、阿联酋等地都有广州电梯厂的产品。1990年7月,《广州日报》以头版文章报道称,1990年上半年出口成交合同55台,出口交货值124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倍,出口创汇200多万美元。
1999年,广州电梯工业公司更名为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千禧年后,广州电梯更是向着未来不断进发。2009年,广日工业园竣工投产 ,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电梯及配套工厂。2021年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广州工业志》中提到,“十五”时期以来,广州广日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工业产值和经营收入屡创新高,已形成电梯、环保两大支柱产业。集团电梯制造、电梯配套及关联产业板块已于2012年成功上市。广日电梯致力于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在2001年一次性通过著名国际认证机构——德国莱恩TUV机构认证,领先于同行业。数十年的品牌服务获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历年来获得“中国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第一品牌”“中国电梯十大影响力品牌”等荣誉,并在2014年国际质量高峰会上,收获了由BID组织颁发的最高奖项——“国际质量钻石奖”。2016年自主研发G15智能控制系统,8米/秒超高速电梯面世,GNAS国家认可实验室及超百米试验塔落成,继续向着“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中国电梯品牌”的企业愿景前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赵越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杨耀烨 通讯员 穗工控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