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政协创新协商民主建设

日期:2021-10-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各级党委、政府、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政治协商规程》,在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创新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委把政协协商民主工作纳入党委总体工作布局协同推进,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市委及各区委邀请政协主席固定列席常委会会议,每年召开2至3次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政协党组工作汇报、审议政协年度协商监督议题,及时解决政协履职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提供有效保障。市政府每半年向市政协通报一次工作,每年召开一次提案交办会、两次政协委员咨情问政活动,重大问题主动提请政协协商。市委、市政府领导积极参加政协的重要会议活动,阅批政协提交的调研报告、协商意见、提案和社情民意,每年督办一件重点提案,促进政协履职成果转化落实。 

  二是营造浓厚协商氛围。市委完善市政协党组向市委常委会报告和请示制度,健全党组议事规则,通过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市直各单位把政协协商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力量,主动与政协协商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全市上下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关注”协商工作的良好格局。市属主要新闻媒体通过创办和优化“有事好商量”“政协委员话民生”等节目栏目,加强正确舆论引导,普及宣传理论实践,树立先进典型,为协商民主建设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三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市委重视和支持市政协党组在政协协商工作中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学习研讨系列活动,召开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研讨会、全市政协工作会议,定期举办广州政协大讲堂、委员宣讲和专家辅导,组织届中增补政协委员集中培训,推动政协委员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加强学思践悟,树立协商理念,提高协商能力,遵守协商规则,推进协商工作和协商民主建设。 

  二、加强协商制度建设,夯实协商工作基础 

  一是推进中央政策要求在广州落地落实。市政协协助市委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中共广州市委政治协商规程》《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开展“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办法》等政策文件,市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指引》《关于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办法》等制度规定,形成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链条”,推动协商民主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推进党政工作与政治协商有效衔接。市政协坚持每年邀请市委书记、市长参加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座谈会等重要协商活动,协助市委完善党政领导同志出席政协重要会议活动、听取大会发言和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发言、参加会议分组讨论等工作规范,推动市领导带头办理重点提案建议案、带头参加同市各民主党派的协商活动、定期通报有关政情社情、建立政协委员联系点,带动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政协协商活动成为制度化要求。2020年协助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制定《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同市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对口联系和协商制度》,明确对口联系和协商的相关部门、主要内容、方法措施,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工作机制。 

  三是推进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有效衔接。市政协主动保持与各民主党派、民族宗教、人民团体、港澳台侨胞的常态化联动,广泛开展联合调研协商与交流互动活动。建立健全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落实机制,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参与党委、政府重要政策措施讨论协商,不断完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开展经常性工作的机制。用心建设集展示展览和团结教育功能为一体的政协文史展示中心和多党合作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宣传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和多党合作光辉历程的重要平台。 

  三、加强协商平台建设,拓展协商深度广度 

  一是着眼为民服务创设“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2018年初,市政协与广州广播电视台、广州日报社、羊城晚报社等媒体合作,精心打造“有事好商量”——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每年确定8-10个民生议题,协助党委政府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截至2021年5月,协商平台围绕30个议题开展专题调研220次,召开与职能部门专题协商会133次,先后有500多名政协委员、各方代表2700人次参与,共提出520多条对策措施,“旧楼加装电梯”“公交地铁接驳难”等一批市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协商平台作为推进同社会治理、基层治理相结合的有益探索,2018年获评广州市城市治理十大改革创新奖,2019年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坚持办好每年的市领导与政协委员民生实事协商座谈会,共商改善民生之策,以协商建言的高质量赢得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是聚焦经济发展创办“上半年怎么看,下半年怎么干”协商座谈会。2014年,在原有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为重点的多层次常态化协商议政格局的基础上,创建一年一度的广州经济发展“上半年怎么看,下半年怎么干”协商座谈会,组织经济领域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广州经济发展短板弱项和面临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与市委书记、市长进行面对面协商,促成协商意见“无缝”转化为具体实践。2016年开始,市委书记、市长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连续4年一同参加,与政协委员一道点燃广州经济发展新引擎,协商座谈会已经成为一个有深度、有分量的协商品牌。 

  三是紧扣湾区建设创建市领导与港澳委员座谈制度。聚焦发挥港澳政协委员“双重积极作用”,扛起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政治责任,从2017年起,在市政协全会召开期间举办市领导与港澳委员座谈会,打造港澳委员向市领导面对面建言献策的品牌。四年来,港澳委员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穗港澳三地协同发展、发挥海外华人华侨优势、推动港澳青年双创、加快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发挥南沙和前海自贸区作用、推动大湾区创新科技产业发展、推进穗澳金融合作、加强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重要课题,提出了许多含金量高、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对推进穗港澳三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四、加强协商形式探索,推动协商多元发展 

  一是在协商方式方面敢于创新。探索寓协商于试点实践的协商民主新形式,开展“问效式”“嵌入式”“跟进式”协商,以协商推动试点实践、以实践提高协商质量,形成调研协商、建言献策、实践检验、推动落实的工作闭环,推动政协履职从“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成效”转变。比如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以引进和推动“粤芯”项目一期、二期建设为试点,在填补广州芯片制造产业空白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集聚、不断做大做强;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试行推进增城区小楼镇邓山村名村建设项目,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乡村旅游新名片。创新年度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协商方式,改变过去议政性常委会议只协商提出建议案、不协商办理与检查的做法,实行年度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议题集中调研、集中协商、集中督办,提高建议案的办理成效,把协商与监督“无缝”对接,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见效。 

  二是在联动协商方面先行先试。2017年,市政协围绕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服务、政务服务、环境保护互联互通,组团赴东莞、佛山、清远、中山开展协商,在市际政协横向联动方面先行探索。2020年11月,广州和深圳两地政协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签署《广深两地政协携手助力“双城”联动工作备忘录》,围绕建立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联动协商机制、港澳工作联动机制、政协委员交流机制签署合作备忘录,互派委员参加“有事好商量”“委员议事厅”协商活动等合作内容已经开始落实。全方位加强纵向联动,主动与各区党委、政府、政协深入沟通交流,助力优化南站地区产业规划、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空港经济区发展,帮助重点区域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在老旧小区微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西部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打造海珠广场、北京路等城市更新精品力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是在基层协商方面亮点纷呈。各区政协积极搭建基层协商平台,探索设立政协街道工作委员会、政协街道工作组、工作室、委员之家等机构,推动政协履职向街镇、社区延伸。番禺区政协通过建立镇街工作室等措施,定期组织驻镇委员与界别群众代表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开展专题调研、专门视察。荔湾区在全市首创政协街道工委,在日用化工、茶叶、珠宝等行业设立15个“委员之家”。越秀区政协积极探索完善政协基层组织联系群众制度,引导委员直接深入到居民群众中访民情、听民声,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番禺区创立“界别+基层”双平台,探索界别与镇街合作新形式。增城区以建设村(居)民议事厅为抓手,推行“民主商议、一事一议”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五、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推动协商提质增效 

  一是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规范完善专委会设置,2016年增设联络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统筹委员联络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尊重保障委员民主权利、服务委员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2019年新增设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整教科卫体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名称和职能,进一步提升专委会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效。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制度建设,探索设立委员收集反映社情民意机制,探索建立委员小组活动制度机制,2018年制定《十三届广州市政协开展界别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发挥界别委员的优势作用。 

  二是强化委员责任担当。2019年修订《广州市各级政协委员进社区工作规范》《住穗全国、省政协委员和市、区政协委员到“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履职工作方案》,依托委员进社区服务群众机制,推动和支持委员在街道、社区完成“委员作业”。2020年制定《广州市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工作举措》,明确市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方法途径,压实各参加单位和委员的职责任务。首次为委员工作室授牌,激励委员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打造更多专业化、高水平的调研队伍和工作团队,自觉站在“四个一线”(凝心聚力第一线,决策咨询第一线,协商民主第一线,国家治理第一线)更好地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三是完善提案办理制度。强化提案工作质量导向,建立健全重点提案培育和提案审查、办理、办理成效“回头看”等制度。2018年配合市政府办公厅修订《广州市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细则》,2019年修订《政协广州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制定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市委、市政府把提案办理纳入绩效考核范畴,提案办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六、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为协商民主提供政治保证 

  一是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回头看”,严格执行“两个维护”十二项制度机制和政治要件贯彻落实闭环机制,扎实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筹备设立机关党组,成立机关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机关党组抓机关党建各项制度,进一步厘清党组、市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以及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等职责要求,完善落实“两个责任”问责机制,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创建,确保主体责任不缺位。建立健全在政协全会上设立临时党委和临时党支部以及外出调研时设立临时党支部的机制,推动实现“两个全覆盖”。 

  三是坚决抢占意识形态主阵地。扎实开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做好突发、热点事件及重要节点、敏感时期的舆论引导和监管,邀请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委员履职,密切与广州日报、广州广播电视台等市级新闻媒体联系合作,发出政协好声音,讲好广州故事,“广州政协”微信公众号入围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政协微信公众号声量指数”前20名。 

  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 执笔人:谢百钢、黄靖华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