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预报和预防问题--邀请委员廖僖芸、陈小红

自然灾害的预报和预防问题--邀请委员廖僖芸、陈小红

日期:2008-05-26     

     第二期“政协委员话民生”广播互动专题直播节目在广州电台主频道96.2新闻频道直播,市政协港澳地区委员廖僖芸、市政协委员陈小红做客电台直播室,与大家一起讨论自然灾害的预报和预防问题。
 
  主持人:2008 年5月 26日星期一,《政协委员话民生》第二次和大家见面了,就是由我们的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和我们的广州电台新闻资讯广播还有我们广州电台新闻部共同策划的,透过我们的直播室和嘉宾,包括有我们的政协委员还有我们的特邀嘉宾和我们探讨,大家可以用热线一起去参与。直播室里面除了有徐帅亦文之外还有林海婷,还有我们的嘉宾。林海婷,请你介绍一下嘉宾。

  主持人:是!在介绍嘉宾之前同样也是我们三位一体的组合,有我们的同样是政协委员,就是我们本台的首席评论委员司马春秋的!春秋兄!
  司马春秋:是!大家好!第二次和大家见面。上期节目做完之后,反响相当之不错。不少市民都在节目的过程当中和节目之后打来电话,都想和政协委员探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今日来到我们直播室的嘉宾包括我们市的政协委员澳门康责工商集团的董事长廖僖云先生。廖先生你好!另外还有广州市政协委员陈小红,陈委员,你好!

  陈小红:你好!
  主持人:是!刚才业预播过,我们的节目全程开通热线86191111
  主持人:另外还有广州市政协委员陈小红,陈委员,你好!
  陈小红:你好!
  主持人:是,欢迎啊,刚才也是预播过,我们的节目全程开通热线86191111你可以就我们的话题和我们的政协委员一起去讨论。更加可以通过我们的政协委员向政府有关的职能部门转达自己的心声和建议。
  今日的内容是和建立应急机制有关的。以及是抗御突发灾害是有关的。这段时间,我们的奥运风云962都在做一个特别的节目,今日就恢复我们节目的正常。当然话题也是离不开四川今次的地震。相信大家除了很深刻的记得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大家看回今年年初,南方的多个地方遭受严重的冰冻灾害天气,面对着这些突如其来的天灾,作为政协委员的廖先生和陈委员,其实他们一早就有了相关的提案出来了。例如在今年的广州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面,建设公共管理应急机制,抗御突发灾害的话题,也都成了政协委员最关注的话题。其中廖委员就提出了一个叫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对突发灾害的抗御能力”这个提案,所以我们也首先想请问一下廖委员,其实你是澳门人来的,在今次政协的提案上就提出了这个提案,其实你的初衷是怎样的?
  廖僖芸:都说过了,今年年初这个雪灾。引致到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包括电网被雪压坏了。电力供应断了,引致火车开不了,引致几十万的人滞留在火车站,引致之后的疏散问题。这个就启发了我;我们的国家在抗灾应变的能力是否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呢?尤其是考虑到2010年广州将会举行亚运了,在这个如此重要的时刻,又刚好是夏天举行的,广州属于华南地区也会受到风灾的影响的地方,如果到时不好彩,真的有什么突发的事件,那我们各方面在城市建设的功能上是否可以应付突发性的变动呢?这样的背景下我就提到了这个提案了主持人:嗯。廖委员就提出了这个方案,其实我身边的陈委员,她也是提出了另外一个的方案的。陈委员提出的就是关于将气象预警系统的建设纳入市委市市政府为民措施的提案的其实说道社会热点真的是很多的,我就想请问一下,陈委员,你的提案的原因是怎样的?
  陈小红:主要的就是这几年来以往出现概率比较少的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了,去年,辽宁省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暴风雪,淮河流域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暴雨洪涝,今年初,我们南方也发生了罕见的低温冰雪灾害,这个给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损失带来是很大的。虽然我们广州不是重灾区,但是当我们在极端非常春运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我们广州市的党政居民一共苦战了11天,才解除了这种危机,所以呢,我的这个预案是从这里来的,觉得如果我们能把这种恶劣的天气能够提早预报给我们的话呢,那我们广大市民可能就对这种灾害后果了解多一些,认识也会深刻一些。可能我们的输导工作就会相对少一点,滞留人员也会少一些。对人的生命危害也会降低一些,主持人:委员的提案和想法,当然就知道我们今天的探讨内容绝对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关于建立一个应急机制,以及陈委员所讲的关于气象预警系统的建设,其实对于我们的听众来讲,对于基层的民众 你觉得是否足够呢?自己所接收的这些信息又是否足够呢?有什么空间是需要去填补的呢?要是日后有这样的灾害出现的时候,自己需要政府作出什么的进步呢?例如是一个公示或者是如何与市民沟通那样。让我们明白更多,可以打个电话来。刚才我就听到廖委员考虑比较多的问题是各种紧急情况之下,我们应该怎办?其实对于具体的办法,廖委员在他的提案当中有一些具体详细的做法,其实这些做法都很值得各位市民去听听的,市民在听的过程当中都可以打电话上来和廖委员具体细致地谈谈的。廖委员,我知道你的提案上都有些比较细致的可操作的做法的。或者介绍一下。

  廖僖芸:是,那我这个提案就提到需要建立一个紧急管理的方案,包括立法,到监管。到排演,到一个预防报机制,到为了应急储备的工作,贮备当然包括紧急的药物,物资,甚至到设备,都要各方面考虑。其实所谓这个机制,更加需要发挥功能,更加需要有一个跨部门的能力,有一个能力去协调或者动用各方面的资源,去解决一个突发的事件,使解决灾难或者抢救灾难的过程之中顺利的
  主持人:嗯,其实真是如廖委员所提及的,其实春秋兄在我们的几个特辑,包括四川的地震,在春节的春运期间的雪灾都谈到这方面的问题。是吗?春秋?
  春秋:是的,刚才两位委员都不约而同谈到自然灾害,其实它将会引发连锁反应,这个连锁反应最终造成的可能是经济和人命上的损失了,所以如果说我们面对自然灾害,假如没有一个很完善的预警机制,一个防范措施,甚至乎正如廖委员所讲的从基础设施加强建设这方面我们做好了。可能将来除了这个雪灾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刚才陈委员所讲到的极端天气之下,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还是无法避免。今天汶川所发生的一切,其实大自然的力量我们无法说,也就是说去抵御,但是完全有理由去相信去减少这个损失,来去做好这部分的工作。
     
  主持人:陈委员就在他的提案里面都有一些实操性很强的做法,陈委员说最近已经有了不同的部门给了他答复了。是吗?
  陈小红:是。最近例如气象部门就已经答复了给我,他觉得我提到的例如怎样提前预报。他们都在做着,那我就希望市政府能够加大对气象部门相关的设施设备这些投入。使我们的天气预测能够更加科学更加及时。还有就是当非常天气发生的时候,尽可能由权威部门对这些灾害进行评估。及时发出预警。如这次四川地震使我感到国家,很需要这些权威的机构对灾害进行及时的识别,评估,这些信息大家共享。让我们全社会都知道,例如现在我们广州虽然眼前没有发生这些灾害,但是我们将面临的灾害风险是怎样的,这些灾害发生的概率,程度又会是怎样的?危害有多大,涉及多少民众,涉及哪些区域,这些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作出一个动态的分析。让我们心中有数。

  主持人:我相信听众都觉得很安慰的一样东西就是其实我们的政协委员一刻也不敢松懈,只是透过我们的这个议案提案,我们的想法已经在走上程序。分分钟钟就会受惠我们那么多的民众。其实今天也在新快报上看见一篇文章。虽然他是比较的宏观的说我们的建制,关于巨灾风险的体系里面,有这样的文字,不知道大家怎样去分析,就是“中国是需要一个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的权利与责任名式的,落实到专门机构的,中央与地方分工明确的飓灾风险体系。其实这个大家听起来都觉得挺大的,其实再结合刚才委员讲的,再结合到实处。
  主持人:是了,两位委员,在沟通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很实际的一些想法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例如廖委员就讲了一个他的思考,因为他曾经在公交系统曾经从业了很长时间。很有经验啊!廖委员,请你讲讲你对于具体实操方面是怎样看的?关于公交系统方面。
  廖委员:说开城市建设再缩窄说到到交通运输,其实大家都讲到,例如雪灾的交通运输。雪灾引致火车走不了,那全部的北行的交通都瘫痪了,广州一些地方发觉都值得大家研究一下。例如广州现在讲求单一能源,要用LPG,这个液化气来在公交车和出租车处使用。我们都经常担心一个事情,万一这个液化气的供应出现了什么问题,那全市八千台巴士,一万八千台出租车,那个能源供应就会断链,那就变了市民的出行各方面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想想是否只用一种能源呢?能源是否可以多元化点呢?
  司马春秋:实际上这个真的存在一个应急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都知道天然气很大部分都是靠进口的,一旦台风来临或者国际形势有什么变化,的时候可能都会产生一些影响,这个影响之下是否会真的导致我们广州的公交系统处于瘫痪或者半瘫痪状态呢?不仅是一个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带来的影响。
  廖委员:其实据我的理解,这个液化气的贮存,是三天的供应.
  司马春秋:嗯,就是广州的巴士供给巴士用只够三日的贮存量。
  主持人:确实廖委员真的很细心的去进行调查了,尽管他是澳门的委员,但是整天来广州很关心我们广州的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其实廖委员所观察到的,相信是收音机旁边的很多听众所遇到的,大家遇到任何的问题或者有什么想和政协委员说呢?就可以在我们的这个时间拨打我们的热线96191111
  主持人:其实我也是看了廖委员你的提案当中议有这样的讲法。就是说灾害大国日本,每年她在防灾预算是占国民经济收入的百分之五左右
  主持人:其实这样廖委员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实防更加重要,他觉得我们在这方面更加要建立监督机制
  廖僖芸:没错。我认为灾害很难避免的。天灾人祸大家都预测不了,古时都有一句话“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变了很多事是要预备,要准备。是未必用得到,但是万一有一天要用到,这些就是需要,就是救人的地方来了。我就觉得有时预防真的胜于治疗。如果有些事,大家的忧患意识强一点。最后每一样考虑周全点,投资方面比较健全,城市建设做得比较稳固,天灾人祸真的发生的过程中,或者可以将风险损害减少到最低。因此我觉得预防很重要。就算有法例,你也要监督,是否真的可以按照这个法例去建设呢?还是有时人会有取巧的心态,国家兴平,世界繁荣,大家不会想到,有负面的一面,做足按足法律做,可能投资很大,可能想做少一点,以为不会有什么问题,过去几十年都是那样啊。有时就是这种小小取巧意识。有需要的时候损害就很大,正如我们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真的没有考虑说百年一遇或者是说五十年一遇,甚至这个地震我们知道事三十二年一遇的特大地震,相信汶川今次造成这么大的损害也是和他的建筑物质量有很大关系。加入我们今日真的做的不足,我们以后正如陈委员,廖委员所提出来的提案那样,我们从现在开始,向这方面去落实好。相信假如这次震完之后未必有新的特大地震。或者三十二年之后再有这样一个特大地震出现的时候,我们起码不会像今天这样面对今次这个地震那样产生的伤害。
   
  主持人:当然我们会想起四个字叫做未雨绸缪,现在我们面对地震灾害,我们会在自己岗位上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会尽量做,陈委员,我听闻你担任了一些属于志愿性质的工作,不如说说吧,他也是预防性质的工作吧?心理咨询师是吗?
陈小红:是,是心理咨询师。这次灾区到了广州有五百多人了。他们的家属一个人陪一个伤员,现在已经超过了一千人了。那我很荣幸,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从星期六开始到省人民医院,去帮这些伤员和家属作一个心理工作疏导,所以在这里我就觉得心理健康值得全社会关注。由于我在那里见到了那些伤员和家属。不单是生理的伤痛,更加从他们那种非常茫然的眼神恐惧,我就领悟到他们见到了很多悲惨的情景,给他造成了心理的一种心理巨大的创伤。所以这里呢我就希望我们这里还有很多救援人员,他们都要从那边回来。他们在那里也要连日地接触那种怵目惊心地场景。他经历了很多那种悲伤还有痛苦也挑战着他们这种心里承受,所以我就觉得从这次地震灾害当中。我们就更应该吸取普及这种应发,突发事件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应对这种危机的理念,让大家都懂得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常识,增强应对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危机状况的应急处理能力。那这样的话我们就相信,特别是现在我们对伤员对他们的家属,都要用像对自己的家人一样多一些去关心他们,抚平他们心理的阴影。使我们更加有信息建立家园。
  主持人;也就是说在硬件我们的设施方面,都要建立一个应急机制,在心理上,软件方面也都需要未雨筹谋。未雨绸缪总让我们有充足的准备,应付所有的即将或者突然而来的问题。收音机旁边的听众其实可以继续拨打我们的热线,我们的编辑在外面也是收集着你们的意见,在适当的时候给我们的政协委员,解答你们的一些问题的站在我们的基层民众的概念和理解当中,很多人挂在嘴边经常讲是宣传教育不够。并不是机制没有,因为当刚才都听到陈委员说我们的提案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并且走上轨道。对于市民觉得我们的接收信息不够,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个情况呢?听听春秋兄怎么看?
     
  司马春秋:从一定程度上,我们整体上面,全国性的看,我们对灾害的防御机制还是处于一个幼嫩的阶段,灾害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去到现场,这个不是一种常态,为什么不是一种常态?因为之前有很多相同类似的灾害。未必是这样做,这就提醒我们是一种立法的行为,我们需要有一个很完善的制度。我们知道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冰雪灾害也好,地震灾害也好,我们要有条不紊,不需要某个领导特别去关注,或者领导人亲自去到督战然后才能完成。这就是基于一个立法层面的问题了。我觉得这个是必要的,当然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一切依照法律去办,我相信以后作为我们政协委员的提案也不需要每每要看着去办,我们需要在哪方面救灾,在应急方面去做什么,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完善的体系。但当然今时今日是需要我们去做这个事情的,在地震灾害发生以后,伤员来到广州,在我的看法,广州已经变成了第一线的。因为直面着伤员,所以在很多的方面的问题上,广州市政协也把这个作为重点去作为研究,讨论,我觉得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主持人:记住啦,哈,广州政协委员话民生。下一期的节目将会在6月9日啊。再次多谢来到我们直播室的两位政协委员的,其中一位是澳门的康集公司集团的董事长,廖僖芸的,多谢您!另外一位就是广州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的党务副总经理陈小红,多谢您,陈委员。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