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
刘平副主席出席广州都城隍庙修复开放仪式
刘平副主席出席广州都城隍庙修复开放仪式
日期:2010-10-30
10月30日,市政协刘平副主席与市长及邬毅敏、孔少琼、陈国等市领导一起,出席了在中山四路忠佑广场举行的广州都城隍庙修复开放暨开光庆典活动。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卢铁峰主任也参加了活动。
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在清代雍正年间成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庙。城隍庙规模宏大,中轴线上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左右两侧有廊庑、羽士房、斋宿所等。城隍庙与附近的禺山书院、关帝庙一起构成清“羊城八景”之一景“孤兀禺山”。1920年拜亭前的建筑被拆去,铺成280米大街,城隍庙也拆剩大殿和拜亭。城隍庙一直由道教界负责管理,经过多次重修。解放初被广州试验仪器厂用作车间,后又被多个单位使用。近年因建筑破危,使用单位已搬出,处于搁置荒废状态。
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多年前即已高度关注城隍庙的修建和恢复开放问题。2008年,由该委调研撰写、市政协主席会议审议后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的《关于加大我市寺观教堂保护规划和建设力度的建议案》提出:为缓解目前信众大量增加与宗教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的尖锐矛盾,应吸纳宗教界人士反映强烈的意见,将城隍庙等以往的宗教场所予以恢复开放。希望有关部门就此组织调研论证,加强协调,尽快将上述场所修复后交相关宗教团体管理,向信众开放。
时任市委书记朱小丹同志对此建议案很重视,作出了批示,有关部门进行了积极办理。在政府、道教协会等各方努力下,远离群众视线近百年的广州都城隍庙终于借亚运契机,重新免费向广大群众开放。此次重修开放,是对政协建议的积极回应,也让困扰广州道教界信众多年的历史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