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缓解停车难专题调研情况的报告
关于开展缓解停车难专题调研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6-07-12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今年市政协全会期间,蔡瑞雄等8名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发展停车产业的提案,引起了市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为落实学锋书记提出的再研要求,配合落实该提案并办出成果,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平欣光率市政协提案委、经济委有关领导和委员,市建委、交委,越秀区及有关医院、企业和科研部门负责人共14人组成的专题调研组,于6月13日至16日,先后赴杭州、南通、北京调研兄弟城市建设机械立体停车库和缓解停车难的情况。调研组与三地政协和政府职能部门、有关企业开展了交流座谈,并逐一进行实地考察,达到了预期目的。有关情况和建议如下:
一、 北京、杭州停车场建设情况和做法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560多万辆,停车位不足300万;杭州六城区机动车保有量123.9万辆,停车泊位总数约62万个。两市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把停车工作作为治理“城市病”的重要举措,从完善规划、加快建设、加强管理入手,积极推进停车设施建设和停车产业化发展。特别是针对城区土地资源稀缺的状况,加快推进机械立体停车库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北京已建成机械立体停车库100多个,提供2万多个停车泊位;杭州建成公共机械立体停车库39个,泊位6000多个。如,调研组考察的南锣鼓巷地下车库,是通过政府投资、居民自治、专业管理的方式建设和运营的车库。项目总用地面积1041.77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61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03.38平方米,地上2层,地下6层,共74个车位,车位优先向前圆恩寺胡同的居民开放,既改善了旅游景点环境,又缓解了胡同居民停车难问题,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在杭州市政府旁绿化用地建的地下三联井机械立体智能公共停车库,每个井筒深度33.5米,地下设19层,停车位共有112个,是国内目前最深的地下机械立体车库,该车库用地由政府提供,由企业建设并营运,专门解决到市政府办事、开会的外来停车需求。
三市机械立体停车库投资主体主要有:1.停车公司作为投资主体,通过收取停车费或卖车位回收投资;2.停车公司与业主按比例出资进行投资建设;3.企事业单位自有项目,自主筹资建设。
(二)主要做法
1.政策支持。北京、杭州政府分别下发多个政策性文件推进停车产业发展。主要优惠政策有:(1)北京政府明确由市财政按照每新增一个停车泊位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区财政予以适当配套奖励,其中,立体停车设施改造奖励标准由每个2000元提高到5000元。(2)杭州政府对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库)按类型实行定额资金补助,最高额达每车位3万元。(3)大幅提高建筑工程停车泊位配比标准,如住宅从户建筑面积90平方米配1个车位,提高到户建筑面积60平方米配1个车位。(4)车库不计算容积率。(5)对公共停车库建设提供土地或免费空间使用。
2.建立推进停车场库建设机制。杭州市专门成立了杭州市市区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发展中心,具体承担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推进日常工作,通过“联席审查、并联审批”方式有效推进项目前期审批进程,实现了“特事特办、手续照办、边干边办”,突破了改革的难题,加快了工作进度。
3.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北京2015年10月启动全市停车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形成了规划编制大纲、技术路线等,部分成果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杭州于2015年底,编制完成《杭州市区停车场(库)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4.创新思路,集约用地。采取“上天入地”的创新思路,想方设法挖掘项目用地,高效集约用地来建设公共停车场。如利用公共绿地、公园、城市广场、学校操场、河床等地下空间及高架桥下部空间和建筑物顶层建设机械立体停车场;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立体塔库和井筒式停车项目建设。
5.拓宽融资,助推产业。杭州推广办理公共停车场库整体产权证,探索产权抵押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停车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企业申报企业债券。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核定杭州市在建和拟建停车设施项目发行企业债券200亿元。
6.重拳治理停车秩序。北京调整了对违法停车的执法标准,在没有禁停标志、禁停标线的区域,一律按照违反禁止停车指示标志、标线进行从严处罚(罚款200元、记3分)。采取分类严管,严格落实路面巡控和车辆清拖等强有力手段,在全市营造高压氛围,确保重点大街停车秩序良好,并形成示范效应辐射全市。
7.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车位使用效率。北京着手做好停车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建设“北京市停车资源管理与综合服务应用平台”,打造停车行业的“一个中心、三大系统”,即:整合全市停车静动态资源的停车资源数据中心,面向市区两级停车主管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面向停车行业相关单位的运行分析系统、面向社会公众停车信息服务的数据支撑系统。
二、与南通市停车企业交流情况
调研组在南通市主要与江苏顺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顺达公司)进行了交流,并实地考察了该公司在南通如皋市的工程项目和公司产品示范点。顺达公司自2010年创立,是一家集立体车库的智能研发、生产、安装、售后维修于一体的新型科技公司。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了国内最先进的智能立体停车设备、简易升降类停车设备、垂直升降类停车设备、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其中智能立体停车设备的推广和使用能节约大量的城市土地资源,特别是地下智能立体车库有明显优势:地上用地面积少、施工周期短、适用性广、投资性价比高及安全性强。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顺达智能立体停车系统”,拥有3项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顺达公司在全国不少城市都有项目,在广州市越秀区也有在建项目。
调研组成员广州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瑞雄、广州海瑞克隧道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金仁骏、广州四季快安智能停车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颖,也分别介绍了各自公司的情况和产品,并对今后的合作进行交流和探讨。平欣光副主席认为四家公司都是国内从事停车行业的先进企业,且都有各自的优势,希望能强强联合,形成广州联合发展新模式,共同开拓市场,推动停车产业的发展。四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将按平副主席的要求,在合作方面作进一步的具体交流,达成合作意向,形成“一起来,更精彩”的企业联合体。
三、几点建议
通过对三个城市停车场(库)建设情况的调研,调研组感到兄弟城市发展停车产业、缓解停车难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广州学习借鉴。为推动我市停车产业发展,经调研组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科学制定停车场(库)建设规划。对我市停车资源及分布进行全面模查,掌握全市停车位分布的供需矛盾。在此基础上精细化编制《广州市区停车场(库)建设五年规划》。特别要提高相关建筑停车配建指标值,力求新建城市建筑停车位不欠新账;在土地稀缺的旧城区推行机械立体停车库建设,根据市民需求和实际条件,规划相应的地上或地下机械立体停车库,改善停车难的状况。
(二)出台发展停车产业优惠政策。由政府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机动车设施建设的意见》,突出规划、国土、投资等政策集成创新,明确利用地下空间规划停车设施,可以分层办理规划和产权手续;按规划独立建设的,利用综合交通枢纽、公交场站、城市绿化地等空间以及城市边角地建设的公益性停车设施,实行划拨方式供地;采取容积率补偿和税费减免方式鼓励建设机械立体停车库。同时,参照北京、杭州的做法,对社会资本参与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的给予资金补助。
(三)试行公共停车场公建民营。根据公共停车场不同类型,不同投资组成,分类研究制定推出“公建民营”方式和举措。
(四)完善技术规范,鼓励技术创新。政府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机械立体车库建设规范,保证机械立体停车库建设和使用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并鼓励机械立体停车设备技术向智能、便利、高效方向创新发展。
(五)从实际出发选择停车场(库)建设方式。机械立体停车场的最大优点是集约用地,最大的弱点是不利于高峰存取车。因此,机械立体停车特别是井筒式立体停车库,比较适合分散陆续存取车的情况,比如商业地段公共停车场,而不适合会议中心、剧院等易出现高峰存取车的场所。因此,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停车方式建设停车场(库)。同时,要控制好井式机械立体停车库单井车位规模(不宜超过100个),可采用多井或多出口解决量大的需求。
(六)开展地下井式机械立体停车库建设试点工作。在越秀区选几个地方(如环市路正佳东方国际)作为井式机械立体停车库建设工程试点,组织相关企业联合先行先试。通过试点,为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探路,并开创一条发展地下井式机械立体停车系统和停车产业的新路。
(七)推广小型机械立体停车装置。小型机械立体停车装置是一个通用机电商品,在居住小区、别墅住户等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基础技术也很成熟。应引导社区停车场和家庭车位微改造,使广州增加数以万计的停车位,缓解居民区停车难问题。同时,市政府可牵头做该产品的相关技术规范、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组织由市场配置,使之成为广州模式的创新产业。
附件:市政协专题调研组成员名单
2016年7月1日
附件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成员名单
组 长:平欣光 广州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副组长:余楚风 广州市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
组 员:
苏 勇 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
李敏霞 广州市政协委员,市建委总工程师
蒋少艾 广州市政协委员,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蔡瑞雄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谢 萌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正佳集团副董事长
陈伶俐 广州市越秀区副区长
王 洋 广州市建筑科技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钟 佳 广州市交委停车管理处处长
黄 虹 广州市越秀区国规局副局长
金仁骏 广州海瑞克隧道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唐 颖 广州四季快安智能停车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湘文 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室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