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李勤德副主席率学文委委员到越秀区视察

李勤德副主席率学文委委员到越秀区视察

日期:2010-10-22     

    10月22日上午,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勤德带领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对 “关于恢复保护大小马站古书院建筑群” 的提案进行跟踪视察。委员们重点视察了大小马站、流水井古书院群,以及文德路文化街包括万木草堂和城隍庙、大佛寺等文物保护单位,听取了越秀区副区长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对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情况介绍。市政协副秘书长周才玉,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叶小帆,副主任杨麒祥、黄建锤、黄淼章及学文委部分委员,越秀区政府、越秀区政协,越秀区文广新局、越秀区民族宗教局、广卫街、北京街、大塘街及文德路商会负责人等共3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越秀区古书院群是广州清朝科举制度的实物见证,也是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象征之一。1949年后多作为民居使用。由于各种原因,不少书院已被拆除。大小马站书院群、流水井是广州市内唯一保存较好的清代书院群落,现仍存6间书院,分别为见大书院、濂溪书院、曾氏书院、冠英书院、考亭书院、庐江书院。占地约1.1公顷,建筑面积约6900平方米。
    有关书院群的保护问题一直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市政协委员的关注和呼吁。2000年,古书院群纳入了广州市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2003年及2004年,市政府有关部门相继通过了《关于保护大小马站、流水井古书院群的议案实施方案》、《广州市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规划》,在宏观规划及文物保护上,突出其在文化旅游中的历史价值。为了使书院群保护规划能尽快落到实处,2010年4月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全会上,市政协学文委对此再次提出了提案。
    2010年8月,广州市确定越秀区政府为书院群的保护改造部门,成立了大小马站书院群复建保护项目领导小组,并将药洲遗址、南方剧院都纳入保护项目整体规划,把这一片区打造成为“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的文明古城区。
    据介绍,书院群保护规划涉及600多户、2000多居民及其房屋的迁移问题,项目预计需投入资金7.5亿元。越秀区将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改造,通过适当增加周边或联结地块开发量,筹集改造资金,不足部分由政府承担。目前,书院群保护工作作为区重点项目,已纳入广州市“三旧”改造实施计划,现正积极开展各项前期调研及改造方案编制工作。下一步的计划:一是争取把书院群保护项目纳入市文化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项目,推动保护项目实施,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和示范作用;二是争取市级政策倾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三是争取调整地块,拓展空间。
    委员们视察庐江书院时发现,这里正在筹建“考试博物馆”,通过大理石石刻连环画、木刻楹联匾额等要素,着手打造书院文化街。漫步其中,游客们可以深深地领略到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李勤德副主席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视察活动,还在现场为大家解说了奎星楼的历史典故。
    此外,在市、区的重视和努力下,乘亚运的东风,越秀区内的文物部门喜讯频传,万木草堂、城隍庙、大佛寺等文保单位面貌得到较好保护,再现雄姿。万木草堂将打造为“永不落幕的国学讲坛”、晚清广府特色的风情园。10月底,将举行万木草堂120周年庆典暨康有为文化研究基金挂牌仪式及万木草堂开讲启动典礼。城隍庙修复前仅存大殿和仪门,大殿为一间工厂使用,大殿摇摇欲坠。这次区政府和市道教协会投入巨资,进行维修,重建牌坊、头门、围院等,还有金碧辉煌的壁画,令人叹为观止,10月底将举行修复重光仪式。大佛寺自2005年4月起的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95%,周边的整治工程2009年3月全面竣工,大佛寺北面的西湖路绿化广场的折迁工作积极推进,惠福东路步行街道路改造及管线迁改工程全部完成,内部装饰工程全部完成,整治后的大佛寺将以崭新的风貌和良好的服务水平投入亚运宗教服务工作。
    通过视察,委员们深感越秀区对文物单位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非常重视,工作力度很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绩有目共睹。同时,委员们希望切实加快各项工作进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以崭新的面貌、良好的服务迎接亚运会。
                              (学文委办公室)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