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李勤德副主席带队视察简氏祖祠和南越王宫署遗址博物馆
李勤德副主席带队视察简氏祖祠和南越王宫署遗址博物馆
日期:2011-04-20
为配合广州市政协第二季度常委会“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专题协商议政工作,4月20日上午,学文委围绕“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幸福文明社区”开展调研工作,由李勤德副主席带队视察了简氏祖祠和南越王宫署遗址博物馆。学文委主任叶小帆,副主任杨麒祥、黄建锤、许鸿基、黄淼章及部分委员,越秀区文广新局、越秀区政协教科文卫体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共20多人参加了视察活动。越秀外国语学校、越秀区文化局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和区对简氏祖祠的保护利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负责人着重介绍了南越王宫博物馆的筹建情况和博物馆大门被中山四路骑楼遮挡的问题。委员们对此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简氏祠堂保护利用情况的建议
简氏祠堂是为纪念广东南汉状元简文会而建的祖祠。祖祠坐北向南,属典型的岭南祠堂建筑代表,规模宏大,工艺精致,建筑面积近1500平方米。 简氏祖祠于199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祖祠一直位于学校内,曾作为课室使用,现为室内羽毛球场。文物管理部门难以对祖祠进行专业的管理和开发利用。简氏祖祠“养在深闺人未识”,连住在附近几十年的政协委员也从未见过这座状元祠。委员们建议要保护利用好简氏祖祠,尽快把祠堂从学校中分离出来,打造成为广州的状元文化展示和研究基地。李勤德副主席在发言中指出,简氏这个姓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历史悠久。广州历史上状元不多,而简氏祖祠又是唯一的状元祠。因此,保护开发好简氏祖祠具有历史学和文化学的双重意义。
二、关于南越王宫遗址博物馆存在问题的建议
委员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在原来通过的南越王宫博物馆规划方案中,博物馆大门开在中山四路,附近的骑楼是要拆掉,但后来又保留了下来,这不但严重影响了博物馆主体建筑的景观,同时也使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规划失去了权威性。骑楼是民国的建筑,历史不过百年,而南越王宫署遗址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遗址层层叠压,自下而上还有秦、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南朝、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等13个历史朝代的文化遗存,见证了广州城建2200多年发展的历程。宫署遗址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我省唯一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项目的考古遗址。李勤德副主席指出,两相比较,那个文物是唯一的,是南越王宫署遗址博物馆重要还是骑楼重要,可见分晓。规划是经政府部门审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应按原规划执行,拆掉相关的骑楼。
委员们普遍认为,这两处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应引起政府部门和各方面的重视。 (广州市政协学文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