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基本情况

政协第十一届广州市委员会基本情况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广州市委员会任期的五年,是广州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在中共广州市委领导下,政协广州市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求实、创新,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全面推进我市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幸福广州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制度建设和落实,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根据中共十七大关于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要求,常委会协助市委按照省委的部署,于2009年7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共广州市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规范和完善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形式和程序。《规程》是市委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新成果,是推进广州市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探索。《规程》颁发后,我们对照《规程》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相关程序,使政协作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加强合作共事制度建设,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邀请没有在市政协领导班子中任职的市民主党派主要领导列席主席会议,邀请没有担任市政协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的市民主党派机关处长以上干部列席全体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市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常委会上开展协商议政。注重把以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名义提出的提案列为市委书记、市长、市政协主席会议督办的重点提案。

  充分运用全体会议、常委会议等形式,就全市性的重大事项进行政治协商。全体会议期间,委员们认真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实施“十一五规划”,推动科学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编制“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型升级和建设幸福广州等内容,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就完善老城区危破房改造工作、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等重大问题,就《关于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市委、市政府将要出台的重大决策,形成了常委会议建议案11个、主席会议建议案16个,促进了关系全局和民生等重要问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二)围绕办好亚运会及亚残运会咨政建言,献计出力,助推运动会精彩、成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常委会主动围绕把亚运会及亚残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的赛事,聚集智慧、建言谋策。

  开展“为广州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献计献策”等活动,邀请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官员来我会给市政协委员介绍经验;发动百余名委员和专家组成17个专题调研组,就软环境建设涉及的大量问题,开展了视察、考察与调研,形成的17份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经市政协常委会议专题协商,综合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案》。市委书记张广宁同志专门就此案作出了批示;市长亲自召集12个相关部门开会布置,对此案提出的33条建议,逐一提出办理意见并落实责任单位。开展涉亚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和清真饮食供应等专题视察,开展迎亚运环境综合整治、亚运信息通信保障和亚运城周边道路交通疏导等调研视察。向各区、县级市政协发出“积极参加亚运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组织逾2000人的政协志愿者队伍,带头开展各种亚运志愿活动;邀请港澳委员出任“亚运宣传大使”,举办“香港海陆空迎亚运,激情倒数50天”、“澳穗携手迎亚运,倒数百日汇濠江”等群体性活动,积极推介广州亚运、宣传广州。

  认真细致地做好市委、市政府安排的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具体工作。部分主席会议成员直接参与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具体承担了外宾和港澳台侨贵宾接待,天河体育中心与广东奥体中心的场馆改造和赛区领导、城市形象景观整治等方面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同时,还协助亚运会亚残运会总指挥部直接接待了七批港澳台侨来宾、五十批内宾观摩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及赛事。

  开展“后亚运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专题议政,推动我市加快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亚运落幕后,常委会组织各专门委员会、市各民主党派,紧扣后亚运的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后亚运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主体报告和19个重点专题报告,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交通精细化管理、挖掘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搞好场馆赛后开发利用、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绿道网的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8个方面共27条意见和建议。

  (三)发挥人民政协的界别和人才优势,推进共建共享的幸福广州建设。

  常委会结合我市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的实际,坚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加强社会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重视发挥提案和社情民意在反映群众诉求、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各项建设的作用。五年来,共提交提案2572件,立案办理2436件;编辑《社情民意》专刊106期。其中,市委书记、市长牵头督办的建议制定港口经济发展战略、建议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一体化的提案,完善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港口发展;建议强力打造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品牌的提案,促进了我市近现代革命史迹的整合和完善,提升中心城市文化引领功能,受到了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高度评价;建议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的提案,确立了解决低收入群体安居难的对策;建议完善社区服务场地供给机制的提案,破解了推进社区服务发展的难题;建议推进花园城市建设的提案,有效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此外,常委会还把一批《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等事关民生的提案,列为主席会议重点督办提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

  重视改善民生问题的立法协商、措施调研和决策监督。就《残疾人权益保障条例》、《养犬管理条例》等66件地方法规,征求有关委员和法制顾问的意见,形成修改意见建议428条,多数都被吸纳。通过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市院前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司法所建设》等主席会议建议案;通过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落实66条惠民措施、社区“五个一”工程建设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等重大决策开展民主监督,促进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重视完善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关于建立委员联系群众的制度》,设立政协委员信箱,邀请台商代表、台侨事顾问、市民代表、外国驻穗领事馆官员旁听全体会议,不断丰富联系群众的载体和形式,使政协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桥梁和纽带。

  重视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创办政协“关爱农民健康”活动,五年来,共为近万名农民体检,送去药品价值近300万元,为12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1000名农村妇女做了妇科常见病检查和专科癌症筛查,为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做了救治手术,举办了7场健康知识讲座,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近千人次。发动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捐款献爱心。2008年,为我国南方遭遇百年不遇雨雪冰冻灾害捐款300万元,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人民捐款(物)19,070万元;2010年,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400多万元;为从化、增城两地的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捐资2000多万元。扎实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主席会议部分成员直接负责我市对梅州、茂名两地“双到”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任务;办公厅认真实施对梅州市平远县八尺镇角坑村和从化市鳌头镇月荣村的对口帮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发动或协助港澳委员和港澳知名人士,捐助3400万元资助在校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资助近4000名贫困大学生缴纳学费。

  (四)开展促进祖国统一和港澳台及海外联谊活动,巩固壮大振兴中华的爱国富民力量。

  常委会坚持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运用各种灵活有效的形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不断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深化穗港澳经济文化的交流。

  隆重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2010年9月,我们向中共广州市委提出了“关于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的建议方案”,得到了市委的肯定并及时批复,得到了省政协的大力支持。2011年,我们出版了《浩气长存》文史资料,举办了纪念“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100周年”大型座谈会和报告会,举办了省、市各界人士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100周年活动;结合提案督办推进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按时落成,10处辛亥革命旧址整饰修复。我们分别在台北、香港、澳门、广州举办了《孙中山在广州》大型图片展,在广州、香港举办了宣传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的话剧《遍地芳菲》的演出,均取得很好的宣传和联谊效果;在广州召开了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举办了辛亥革命纪念馆开馆典礼,引起了海内外的瞩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市政协联合市委宣传部、白云区政协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华名家书画雅集暨慈善拍卖会”,吸引了海内外203位书画名家参与,共征集287幅名家字画,筹得善款逾3000万元,被誉为“是一次政治意义强、艺术水平高、慈善作用大的综合大型文化盛会。”

  坚持由主席或副主席带队赴港澳拜访爱国爱港爱澳社团,参加港澳委员聚会,及时通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常委会议精神。精心组织港澳委员到内地开展视察、考察活动,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国情,为国家发展献计出力。积极探索建立相关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港澳委员在社会政治事务中的作用。积极开展穗台两地经贸、文化、社区管理服务等交流活动,开展“穗港澳台四地学生‘手拉手’”交流活动,邀请在穗台侨资企业代表参加政协活动、走访相关单位,借助“留交会”等平台,密切与新华侨华人和留学回国人员的联系,融团结联谊于参政议政工作之中。我们还以联谊会为平台,积极引介港澳委员参加我市在广州及港澳地区举办的投资推介会,加强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五)创建学习型人民政协,推动人民政协工作的创新。

  学习是人民政协工作的基础。人民政协只有发扬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创建学习型政协,才能提高履职能力。

  五年来,举办市政协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活动38次,委员和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报告会21次,常委会专题学习讲座13个,政协委员学习培训班4期,在政协门户网站开辟“学习园地”,出版《学习参考资料》25期。

  坚持以理论研究推动工作创新。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市政协履行职能、工作创新、自身建设等九个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推进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加大政协民主监督力度、拓展政协参政议政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政协界别工作活力等一批理论研究成果,为市政协的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提供了思路。2008年12月,与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合办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人民政协——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座谈会”,得到了全国政协主要领导的好评。

  创办“广州政协大讲堂”,传播新知、启迪思维。请国内一流名家,作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云计算、当前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索、干细胞等报告,引领广大委员和各行各业的行家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

  注重利用微博履行职能。通过微博知识培训,开展微博议政活动,与人民网合作,在全国首家搭建“广州市政协委员微博议政平台”,鼓励委员开通个人微博,通过“微博议政”平台与网友互动交流,晒提案、征集提案线索、收集社情民意等,集中网民智慧提高建言水平;鼓励委员积极跟踪舆情动态、正面引导网上舆论,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随着学习的深化,理论的提高,加深了对关系政协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推动了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创新。一是健全和完善提案工作制度,提高了提案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了民主监督工作。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制度、市直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办理政协重点提案制度,修订《提案工作条例》和《优秀提案评选表彰办法》,协助出台《广州市办理政协提案办法》,制定实施《重点提案督办办法》,把提案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定期举办政情通报会、知情问政咨询活动,建立了提案数据库,让提案者知情明政,提高了提案的质量;开展重点提案督办和“回头看”跟踪督办,增强了提案的办理实效。二是创新政协文史和文化工作。在全国政协系统率先兴建文史资料网上征集编辑发布系统和资源共享平台——广州文史网站,开展文史资料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建设,加快传播速度,扩大受众,3年网站浏览量逾370万人次,得到了全国政协的充分肯定。五年来,编印出版《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10卷集,编印出版《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广州解放60年》、《改革开放30年》等史料10辑。建立市政协书画院,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中秋书画雅集。三是强化政协履职的新闻宣传。建立健全与宣传部门、新闻单位、新闻记者的沟通联系机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使政协履职的专题报道、重点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和报道数量大幅攀升,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播出“政协委员话民生”广播节目88期,播出“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60期,见诸报刊的有关市政协的报道5616篇,扩大了政协的社会影响。

  各位委员:

  第十一届市政协工作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和市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政协各参加单位、我市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团结奋斗的结果,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关心、帮助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协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也要清醒地看到,常委会的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委员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如何提高协商咨政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加强履行监督职能的制度建设,强化政协的民主监督功能;如何发挥界别作用,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如何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何优化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人员构成,切实发挥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如何扎实推进政协理论建设,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如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政协干部队伍,加强政协机关建设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过去五年工作的主要经验

  十一届市政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继承和发扬历届市政协的优良传统,着眼于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工作,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着力做到尽职不越位。五年来,我们始终自觉把人民政协工作放在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中谋划和开展,主动向市委常委会报告工作、提请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主动配合市委贯彻中央、省委提出的有关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举措,主动按照市委的要求提出并落实政治协商选题,主动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政协会议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使政协工作与市委中心工作目标同向、思想合拍、行动一致,关键时刻能够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真正做到在党委领导下,与人大、政府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尽职不越位。

  ——坚持服务科学发展,着力提高履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年来,我们坚持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发挥人民政协群策群力的优势,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中心,自觉选择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以政协委员为主体,多层次地开展专题调研、专门视察和考察,谋服务全局之策,献服务民众之计。对问题的研究,突出针对性、对策性和有效性,不图数量,追求质量;不满足于讲现状及原因,重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注重研究工作的开放性,集中社会资源,善于借用“外脑”,凝聚社会智慧,提高建言谋策的质量。

  ——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着力发挥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的作用。五年来,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着眼于畅通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团结渠道、畅通党和政府广纳民意民智的民主渠道,不断完善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开展群众工作的领域和途径,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激发了社会活力,增加了和谐因素,发挥了政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了幸福广州建设。

  ——坚持求真务实,着力与时俱进地创新政协工作的思路、内容与方法。五年来,我们求真务实,以创新的思维武装头脑,首创《政治协商规程》、开启主席会议协商议政、举办委员现场问政、创办“大讲堂”、兴起“网络议政”,主动用新思路拓宽履职领域;开通广州市政协委员微博议政平台,主动用新方法增强履职实效;建立委员履职档案、打造“数字提案”和“电子文史”,用新举措推进政协工作,创造了我市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全局出发,着力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纳入我市民主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总体布局,开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意见》精神情况的大检查,贯彻落实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了人民政协履职的制度建设。制定《政协委员述职暂行办法》,推行常委在常委会议、委员在专委会会议述职,加强委员学习等方式,强化了委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委员履行职能的自觉性和能力。通过积极探索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加强专委会委员的履职学习,密切专委会与对口联系的市各民主党派、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增强了专委会的活力。加强对委员的考核和管理,逐步完善委员的“进、退、留”机制。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和谐型”机关建设;建立健全20多项制度,规范了办文、办会、办事等程序。重视培养和使用干部,优化了机关干部的成长环境;加强“电子政协”建设,实行网上办公,提升了机关服务水平。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全市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胜利而团结奋斗的五年,也是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再创新业绩、谱写新篇章的五年。我市政协各级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十八大精神,省、市委最近的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市委和市政府的工作大局,有序组织政治协商,积极推进民主监督,扎实开展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要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共同理想信念、共同行动纲领、共同奋斗目标。要适应政协换届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委员的学习培训,组织委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学习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理论和规章制度,学习履行职责必需的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委员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要搞好十八大报告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人民政协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推进地方政协理论工程建设,深入探索人民政协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创新。协助市委修订试行的《规程》,认真研究探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形式的途径,进一步畅通民主表达渠道,引导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高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二)积极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言献策。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一个目标任务”(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两个战略重点”(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三个城市发展理念”(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个重大突破”(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八大工程”(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城乡一体、生态环保、文化引领、人才集聚、民生幸福、党建创新)的工作思路,精心选择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运用调研、视察、提案、信息等形式,积极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咨政立论,为推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发挥重要智库作用。

  (三)扎实为促进社会和谐凝聚力量。坚持把发扬民主、增进团结、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着力点,努力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的和谐发挥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发挥界别联系群众和代表群众的作用,强化民意表达功能;通过拓宽协商渠道和委员、市民有序表达利益渠道,完善公民有序参与人民政协履职的平台建设,促进我市的各项公共政策,更好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和引领全社会形成重视协商、崇尚协商的民主氛围。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在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上的独特作用,规范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容、程序和形式,加大对物价、住房、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公共安全、养老、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监督;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强化对我市“基本民生”、“底线民生”和“热点民生”重要政策措施落实的民主监督。要加强与香港、澳门政团、社团及代表人士的联系,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推动广州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在穗台商和台湾代表人士及台湾岛内有关拥护祖国统一的各界团体和民众联系,大力推动穗台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加强与我市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的联系,扎实做好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的工作。

  (四)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牢牢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提倡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自觉追求。要积极组织委员围绕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就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做好文史资料的征集、抢救、编辑和出版工作,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作用。继续组织科技、文艺、医疗卫生“三下乡”活动,鼓励他们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五)加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要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共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和《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协助市委搞好对中央、省委有关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文件的落实检查工作,开好市政协工作会议,加强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要研究和合理设置政协界别,扩大团结面,积极探索开展界别活动新方法新途径。要注重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委员学习和履职评价考核体系,推广委员述职,鼓励委员切实发挥主体作用。要合理设置政协专门委员会,创新专委会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切实增强工作的活力和实效。要加强政协机关建设,重视干部队伍培养、使用和交流,着力提高机关的全局观念、服务意识和统筹协调能力。要加强对区、县级市政协的联系与指导,努力做到上下联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点和特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程,政协工作大有可为。政协委员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代表,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在政协的舞台上参政议政,他们的文化水平、知识层次相对较高,参政议政能力比较强。政协机关工作人员中,很多曾经是党政机关的负责同志,有经验、有能力、有水平。政协组织学习、调研的时间比较充裕,对一些问题可以研究得更深、更透,这是政协组织建好言、谋好策的最重要优势。我们要把握政协特点,发扬政协优势,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创新进取,继往开来,为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