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船说首页 > 最新动态

广州市政协主席苏志佳主持召开“珠江红船”工作交流会

2016年1月29日上午,广州市政协主席、广州市振兴粤剧领导小组副组长苏志佳主持召开了“珠江红船”工作交流会,市政协秘书长何继青、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易红霞和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的记者参加了交流。大家就“珠江红船”工作进行了座谈。  
  

苏志佳主席与记者在座谈 

2月4日,一艘融岭南文化、粤剧文化等文化元素为一体的水上移动旅游剧场——“珠江红船”即将启航,随之首演剧目《船说》。该项目因2014年初广州市政协关于打造粤剧红船的提案而起,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落地实施。两年来,《船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同样,也引发了不少热心朋友的关注、好奇和疑问。在《船说》即将首演之际,为一探究竟,记者们与广州市政协苏志佳主席进行了交流。

缘起政协提案,旨在推广传播粤剧文化

记者:《船说》项目开始是怎么考虑和启动的?

苏志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文商旅结合”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船说》项目就是为推广传播岭南文化和粤剧文化而打造的一个“文商旅结合”的文化产业项目。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提案建议推动工作,是政协的基本职能。

这个项目的由来,缘起于振兴粤剧的提案,在办理中,我关注了全过程。粤剧是广州的本土艺术,广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粤剧的传承与发展,老市长黎子流、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等老前辈,省市粤剧院、各地粤剧团、“私伙局”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数十年来不遗余力,为振兴粤剧做了大量工作,富有成效。我们知道,红船是旧时粤剧戏班游走珠三角传播粤剧的交通工具,粤剧戏班因此又叫“红船班”,粤剧艺人也自称“红船弟子”。今天,珠江夜游又是广州一个比较成熟的旅游品牌,外地人来广州,很多人都会去珠江夜游。红船、粤剧和珠江有很深的渊源。于是,就有了市政协在珠江上打造一艘粤剧红船的建议。

根据提案的建议,打造红船采取了“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市场运营”的方式,后来这艘红船由珠江投资集团投资打造,正好定名为“珠江红船”,船上的演出定名为《船说》(统称《船说》),以讲述粤剧名伶台前幕后的情感故事为内容,以创新、时尚的演艺方式,结合珠江夜游推广传播岭南文化和粤剧文化。

立志创新 打造水上移动旅游剧场

记者:《船说》有哪些创新之处?

苏志佳:《船说》是宣传推介岭南文化、粤剧文化方式的创新,其中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粤剧人的故事、粤剧展示、珠江游览。第一部分讲述粤剧人的故事,观众随剧情发展可观赏到粤剧伶人的戏剧人生和情感故事,这一部分用话剧、歌舞、杂技及声光电等多种艺术手段进行;第二部分是剧中人的戏中戏,观众将会坐下来观赏一段《船说》的新编粤剧《月圆花好》,这一部分是粤剧。第三部分是演出结束后,观众在船上自由观赏珠江两岸风光。

可以说珠江红船是一个融多种文化元素为一体的移动的水上旅游剧场,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通过参与、观看和体验《船说》的演出,了解和传播岭南文化和粤剧文化。

和而不同,讨论问题尖锐不极端

记者:最近有对《船说》的讨论和不同意见,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苏志佳:项目在打造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也有一些争议。讨论中有支持鼓励的,也有不同意见的,我认为这是好事,说明大家爱粤剧爱这个城市。这段时间我也跟一些发表意见的同志交流沟通,他们无论是赞扬的还是批评的,心里都是想把粤剧搞好。我常说,政协是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发表意见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容纳各种意见,赞成的不赞成的都可以发表。而事实上,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已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我始终认为,发表意见、讨论问题最基本的原则是“要真诚不要敷衍,要热烈不要对立,要尖锐不要极端”。我相信项目创作团队能够吸纳大家的各种意见,会对项目不断改进完善,任何艺术精品都是在不断改进完善中产生的。

振兴粤剧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市政协的提案建议及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方案里,振兴粤剧包括打造人才培养、精品创作、市场培育、粤剧研究、场馆建设五大工程和建设粤剧博物馆、精品创作、粤剧进校园等十项重点工作。《船说》只是其中一项,单靠它当然不可能振兴粤剧。《船说》本身也不是粤剧。它充其量是引起社会对粤剧的关注,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知道粤剧,了解粤剧人。如果有人因为看了《船说》而产生了要到剧场去看粤剧的冲动,那已经很了不得了。

粤剧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创作团队的主要成员都是文化人,他们身体力行,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各有建树。他们在广州生活了几十年,也非常热爱岭南文化,尊重粤剧文化。《船说》创作团队、制作团队及投资方,为推广传播岭南文化和粤剧文化尽心尽力,值得我们尊敬。

从零开始,《船说》团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

记者:《船说》工作顺利吗?

苏志佳:说实话,《船说》在创作、投资和运营等各方面都碰到了许多困难。艺术上的创新、投资的风险、时间的紧迫和市场的压力等等,都要克服很多困难。《船说》团队用两年时间,从零开始,从无到有新建了一个剧场,新组了一个剧团,新创了一个剧目。

两年来,《船说》团队齐心协力,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常常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说,没有大家的支持,没有团队成员坚忍不拔的意志,项目随时都会半途而废。

勇于担当,创作团队曾愿自掏腰包分担风险

记者:您曾说过《船说》“要不佳话,要不笑话”,这句话怎么理解?

苏志佳:《船说》既然是一种“文商旅结合”的创新、探索和尝试,当然就有可能不完美,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这里面有风险。其实我说这段话背后有段故事。艺术追求创新与卓越,商业追求利润,这是一对矛盾;企业家的严谨性和艺术家的率性又是一对矛盾。在《船说》项目执行过程中双方的工作人员曾有意见分歧,工作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策划团队几位核心成员为了表明对《船说》的信心,也为了促进投资方下决心,毅然提出,愿意拿出各自全年的收入投进《船说》。如果项目盈利,就取回本金和银行的正常利息;如果项目赔本,则分文不取,无怨无悔。虽然这点钱对投资企业和《船说》的总投资来说都是“鸡碎甘多”(数量极少),投资方最后也并没有采纳,但从中体现了团队充满自信,有激情,敢担当。所以才有了“要不佳话,要不笑话”的说法,这件事,成功了是佳话,不成功就是笑话。

期待《船说》成为广州文化的新名片

记者:《船说》有可能成为广州文化的新名片吗?

苏志佳:《船说》团队,包括创作团队、制作团队和投资企业都希望做到这一点并向这方面努力。最终能否成为一张名片,要靠市场说话,这需要时间的检验。

2016年2月4日,《船说》即将启航。还是那句话,“要不佳话,要不笑话”,我相信是佳话。(图文:穗协宣)  

版权所有©《船说》2015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19号